鹿角、蛇身、鹰爪……把虫鱼鸟兽的特征组合在一起,中国龙的形象应运而生;民居小巷、邻里弄堂、热闹长街……也是这些人间烟火最浓处,滋生出城市的筋脉血肉,描摹出厚重的文脉记忆。在喜迎龙年春节之际,和“巷往”栏目组一起,走进镇江地名中带“龙”的大龙王巷,在新春氛围里,感受老街巷内的喜乐平和。
为祈求“安澜息波,消除水患”,镇江历史上常有建造龙王庙的记载。大龙王巷正因巷内建有龙王庙而得名。小巷东自山巷,西至芦州会馆巷,汇集了众多建于清末民初的古朴民居,原镇江商会办公处便坐落在大龙王巷38号。
镇江商会初名镇江商务事务所,成立于1905年。旧时镇江得江河之利,商贾云集,“商贾文化”为小巷增添了一段繁华过往。商会涌现出的冷遹、陆小波、严惠宇等一大批爱国实业家,为当时的城市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如今,镇江商会旧址已改为民居,仅门前静立的碑石,讲述着悠悠往事。
60岁的张立青,就住在镇江商会旧址的对面。早些年,初来镇江的他便选定在这里住下,大龙王巷的古朴风貌、热心友善的街坊邻居,都让身为异乡人的他倍感温暖。奋斗多年,如今他已在镇江城区买了新房,但仍不舍老街巷里的浓浓烟火气,依旧在这巷子的老民居里静享时光。
时光流转,许多居民搬离了老巷子,大龙王巷不复曾经的热闹。但不少老年人都和张立青一样,不舍这里的一砖一瓦。为了给住在周边的老人提供方便,银山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进了大龙王巷。
走进服务中心,几位老人坐在读书角内闲聊,墙面上的新年装饰,看着温馨喜庆。“阴雨天路滑,走路慢点,多添衣服保暖!”一旁,负责人刘友娣细心地叮嘱着出门归家的老人注意安全。据了解,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于2019年开始运营,为老人们提供爱心助餐、清洁理发、上门助浴、文化活动等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也能得到贴心、暖心的照顾。
提到带“龙”字的街巷,服务中心里的老人们打开了话匣子,“从这里往前走一点就是小龙王巷,巷子比从前短了许多,也没几户人家住着了。”“在伯先路后面的小白龙巷,曾经热闹着呢,现在快要拆迁了,建好后肯定又是新模样!”……
如今,龙王庙旧址已难寻踪迹,安乐生活也不再需寻其庇佑,砖瓦间堆叠起新的欢声笑语,坛石路印刻下新的生活足迹。“龙”的故事有了幸福底色,在幽幽巷陌中,龘龘向远。(全媒体记者 郭淑娴 杨佩佩 胡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