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飞地+极速”穿插,36天刷新落地速度

春天里的句容生机盎然。进入句容经开区,项目建设的澎湃春潮奔涌而来。经历9个月的建设,凯米膜一期项目的现代化厂房已褪去脚手架“外衣”,银灰色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首批设备陆续进场,这一省重大项目即将从“施工图”变为“实景图”。

年产200套分离膜设备的凯米膜项目,由江苏凯米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凯米膜公司”)投资 ,于2024年7月正式破土动工。这个总投资10亿元的省级重大项目仅用36天就完成落地全流程,创造了重大项目建设的“句容速度”。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飞地经济”创新机制与“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双轮驱动,展现出当地招商引资的突破性实践。

2023年年底,凯米膜公司急需投资建设新厂房满足扩能需求。句容市宝华镇招商团队在捕捉到项目信息后迅速对接,但由于土地要素限制,无法保障项目落地。句容市“飞地经济”创新机制随即启动。经宝华镇推荐,凯米膜项目“飞入”句容经开区。

面对土地资源紧缺与产业布局优化的双重课题,句容市2023年出台的《关于推进“飞地经济”发展实施办法》是破局关键。句容经开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吕怀舟介绍,这项政策建立经济指标分成机制,通过6年梯度分成比例,既保障项目转出地利益,又激发承接地的服务动力。

凯米膜项目作为重点项目的实践样本,在“飞出地”和“飞入地”通力协作下快速推进。吕怀舟介绍,基于一系列积极对接和务实工作,项目从初步接洽到正式签约只用了30多天时间。“这种打破行政藩篱的机制创新,不仅盘活资源要素,更构建起‘一盘棋’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飞地经济”激活要素配置的新动能,随后的“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带来的“极速”则让项目现场负责人庄文元赞叹:“这种‘把困难留给政府,把方便留给企业’的服务理念,让企业真切感受到‘句容温度’。”

签约后,句容开发区组建工作专班,打出一套“组合拳”,将常规需要90天的审批流程压缩至30个工作日完成。特别是创新采用“土地摘牌空窗期”工作法,在土地挂牌公示期间同步推进审批的相关程序,“穿插式”推进为企业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成本。

“凯米膜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为企业量身定制了‘拿地及开工’申报流程,将项目拿地等待期变为我们的有效工作期,一天之内办理了土地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句容经开区投资促进局负责人王蓉说。

2024年7月12日下午,随着最后一页材料上传成功,凯米膜一期施工许可证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第二天上午8时,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至此,从成功签约到开工建设,凯米膜项目只用了36天。

当前,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区域竞争已从拼资源、拼政策转向拼服务、拼环境的新赛道。“句容经开区通过凯米膜项目的成功实践证明,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既是深化改革的实践,更是提升竞争力的战略工程。”镇江市商务局党委委员虞军表示,这种以制度创新破解发展瓶颈、以流程再造提升服务效能的做法,为当前项目招引工作以及区域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 (记者 朱婕 通讯员 邓蕴影)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9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