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周丽丽
10月中旬,走进台州市吉盛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式新能源产品配件整齐地挂在不断移动的电镀生产线上,产品配件从生产线一端进入,从另一端出来,就完成一次“闪亮变身”。投用的全自动挂镀生产线不但节省了人力,而且生产的电镀膜比传统更具耐磨性。
这是浙江之恩环保产业园内的企业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园内的电镀企业正在进行一场又一场工艺改革。
工艺创新竞逐新能源新蓝海
今年7月,台州市吉盛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新生产线投产、运营。据悉,新生产线采用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具备高效、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将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更好保障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现在新能源汽车原件对耐磨和导热都有更高要求,企业在这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工艺。”台州市吉盛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军表示,汽摩配是台州传统产业,新能源汽车销量攀升,汽摩配零部件也面临变革,作为这些配件外表的电镀层也在不断改变工艺。比如,企业采用新的镀锌铁工艺,可以比原来镀锌镍的涂层提升耐磨度。选用挂镀生产线,可解决上电镀颜色不均匀、电镀后孔内生锈等问题。
除了吉盛,台州市中环电镀有限公司也于今年完成多项技术创新。中环电镀是一家专注于汽车配件电镀加工的中高端生产企业,目前公司厂房面积有5000平方米,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到全自动环形挂镀锌生产线、全自动龙门滚镀锌生产线、全自动龙门锌镍线等。
“新能源汽车电子元件多,对防护层要求高。经调研台州、温州地区梅雨季节多,没有好的镀层,容易发霉变色。”公司总经理王军辉介绍,传统电镀铸造件、锻造件工艺普遍为碱性电镀或电镀酸性锌+电镀碱性锌双重工艺,因铸铁含碳量较高,碱性电镀过程中没有镀锌层的沉淀,梅雨季节易发霉变色。为此,企业特别成立分公司中禾电镀,采用酸性电镀锌、酸性电镀锌镍的新型工艺,可解决发霉变色等不良问题。
科技赋能逐“绿”生产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提高和技术进步,电镀行业不仅在提高镀层质量和耐用性上有所提升,还在环保和节能方面进行优化,在新材料领域实现突破。
“制造业发展的台州,很多产品离不开电镀,但是电镀管理却不易。”浙江之恩环保产业园总经理陈云才介绍,之前分布在路桥各个角落的小电镀企业“散、多、乱、污”,2017年,由路桥广东商会投资建设及开发运营的浙江之恩环保产业园将这些电镀企业聚集起来,实施集中治污、统一管理、清洁生产。目前,园区内企业采用数字化管理,电镀不仅能够提供多种金属镀层以满足不同的防腐蚀和装饰需求,还采用了更加环保的镀液和工艺流程,减少了废水和废气的排放。
据介绍,园区内企业陆续引进先进全自动生产线,选用安全、环保的材质,配备“智能机器人”,成立研发实验室,开展药液化学检测试验和新材料、新工艺的试验,提高蓝锌钝化、彩锌钝化、化学镍、锌镍等各镀种的品质和盐雾时间。
不仅如此,电镀行业的转型升级还带动了园区内电镀企业进行智能化技改。通过一系列电镀行业污染整治、“污水零直排”标杆建设、减污降碳试点建设等行动及企业的技术创新,电镀污染防治能力显著提升,园区清洁生产变为现实,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浙江之恩环保产业园投入1.75亿元,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日污水处理量7000吨的架空式污水处理中心,实现园区电镀企业污水统一收集、处理、排放。
“污水站主要采用立体化结构设计,运行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为入园企业降低‘三废’处理成本4%。”陈云才介绍,园区各车间废水从生产线管道排入对应的车间收集池,然后自流至污水处理中心进行逐级处理,达到污水排放标准后,才会排入市政管网。
此外,浙江之恩环保(电镀)产业园设立楼长,采取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企业正确履行安全、环保义务,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园区打造“全生命周期管家式服务”平台,实现园区和企业的共识、共建、共享、共赢。
平台名片:
浙江之恩环保产业园位于台州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路桥分区,由政府主导、企业运营,项目规划总投资16亿元,占地面积33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目前已建成第一期,总投资7.5亿元,占地面积155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该园区园内以环保为特点,吸引了多家电镀企业进驻。为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工业区”试点建设,园区积极行动,高标准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力争实现污水分级分流、雨污分流管理,是浙江省电镀行业唯一五星级园区。
发展规划:
未来,浙江之恩将建成国家级电镀行业大数据中心,打造大数据产业基地,推进电镀产业公共数据开放和基础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共享,并依托智慧园区建设,联合社会各界力量,通过电镀行业大数据中心的支撑,引领传统园区发展迈向“云时代”,打造国家级电镀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