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老师,您最近身体怎么样?”“蛮好的,前两天网格员小陈还来看过我呢。”“我这里看到您的呼叫器电量过低了,记得及时充电。”近日,一份来自北海街道越西社区党委书记宣灵敏的问候,让社区居民曹阿姨倍感温暖。
年过70的曹阿姨是一位退休教师,因子女在外打拼,老伴去世后,她独自一人居住。“上了年纪,眼睛看不清了,社区免费给我配备‘一键呼叫’器,只要按一个按钮,马上就能联系到社区干部、家庭医生和家里人,现在不管出门还是在家,我都随身携带,非常方便。”曹阿姨说。
在北海街道,这样的幸福“无处不在”。依托数字赋能,对辖区老人“精准画像”,个性化服务送到了困难老人心坎上;为“折翼天使”插上“数字翅膀”,残疾人与社会连接,走出家门、拥抱阳光;探索“家校社联动”管理模式,守护特殊儿童健康成长……近年来,北海街道全面推进“弱有众扶”优享工程建设,多维度打造幸福北海“助联体”,“云端”织密民生兜底网,让特殊困难群体在幸福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智慧助老,精准服务护航“夕阳红”
户籍老人1060人、高龄老年人118人、失能失智46人,二类对象占比1.6%,三类对象占比9.2%,四类对象占比0.2%……在越西社区数字驾驶舱页面,社区老年人整体情况一目了然。
这是专业机构对越西社区老年居民统一评估后,开发的“精准画像”系统,根据年龄、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指标,开展分级分类管理。针对高龄、残疾、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群体,分一至四类,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涉及助残、助洁、助浴等爱心卡六助服务,并给予差异化资金补贴。该套系统也在西湖社区、快阁苑社区等社区推广使用。
今年80岁的李阿姨,患有智力残疾,两个儿子也有不同程度智力障碍,属于低保困难家庭。作为一类重点对象的她,收到了社区送来的一系列“定制服务”:每周工作日,志愿者每天都会送去3份爱心午餐,网格员常态化上门走访,过年过节送物资慰问,其住所还进行了免费无障碍改造。
不久前,越西社区为7位老人配置“一键呼叫”器,李阿姨也是其中一位。“这个呼叫器供他们全家使用,就像打电话一样,1键联系社区网格员,2键联系家庭医生,3键联系我,4键联系孩子舅妈,万一出现紧急情况,能够及时进行求助。”据宣灵敏介绍,被呼叫人通过手机软件,可实时查看老人定位、设备电量等信息,随时随地了解老人生活状态,实现迅速应答、介入,消除安全风险。
“一键呼叫”系统,是北海街道专为空巢、独居等特殊老年群体打造的,借助数字化手段,从“云端”构筑起特殊老人的安全防护圈,如今已在下辖各社区全面推广使用。
聚集智慧助老目标,今年,北海街道还干了件大事——推出“升级版”家庭病床。在原先远程查房、一键呼叫等功能基础上,该套智能化设备可实现病人生理监测、预警信息等实时传输,家庭医生、家属同步接收。同时,接入上级医院资源,医生可在线开出每日运动健康处方,更有丰富康复训练课程、健康科普内容。“医养结合”新模式,让更多老年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高效、优质医疗服务,让他们的居家养老生活更舒适、安心。
数字助残,点亮特殊群体生活之光
位于镜湖人家11幢二楼全新的北海街道长城残疾人之家,空间敞亮、开放,暖色系灯光将人包裹在浓浓的温馨氛围中。这个“新家”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超1200平方米,设有多功能活动区、学习区、手工区、康复区、心理咨询室、企业助残展示区等空间。
与运行了近5年、面积仅600平方米的旧址相比,新家不仅面积翻倍、设施设备换新,更重要的是,将融入丰富数字化助残服务,帮助残疾朋友更好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据悉,新场地打造了超大直播间,为“家人们”提供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目前,我们日托的残疾人超40人,都是智障或精障人士。一直以来,我们开设书法、唱歌等特色课程,引入手工项目,通过积极实践,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院长胡金娟表示,几年前,她尝试带领这群“折翼天使”触网,开设了名为“长城之花”的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以文字、照片、短视频等形式,全面展示“大宝宝”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状态,还不定期开直播,在线与网友面对面。
“有时候,他们自己抢着做‘主播’,推销自己做的手工裤架、纸雕刻画,销量很不错,有爱心人士刷到直播,还专程送来物资。”胡金娟说,在网络上,这群“大宝宝”们收获了很多流量和关注,社会各界的温暖关怀为他们点亮了希望,“直播,是他们与外界联系的一种方式。旧场地空间受限,播的频率较低,搬到新家后,将有更专业的场地和设施设备,直播活动可以更好开展。”
聚焦“数字助残”理念,新家也将采用更智慧化的手段庇护这群“大宝宝”。记者了解到,新场地特别开发了“数字驾驶舱”,接下去,将为庇护人员配置具备定位、生理数据监测、一键呼叫等功能的智能手环,切实保障他们健康安全。此外,将引入AI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助力康复训练,加强科技体验;开设移动支付、网上叫餐、在线叫车等数字技能培训课程,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数字社会。
今年,北海街道获评区“精康融合行动”先行单位,结合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工作,全新打造的残疾人之家将成为重要阵地之一。“我们将以全国标杆为样板,努力创建五星省级残疾人之家,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技能培训、康复训练,并将因地制宜开展辅助性就业全力推进残疾人‘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改革,以温暖务实举措为残疾群体撑起一片天。”北海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联动助幼,打造困境儿童心灵港湾
家住山隐社区的曦曦是一位听障儿童,因母亲离家,长期同爸爸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爸爸忙于生计,奶奶患有智力残疾,缺少关爱的她成了爱惹麻烦的“问题孩子”。然而,这半年来,曦曦有了彻底改变。“她在学校表现很好,老师经常在微信群里表扬她,家里人也夸她越来越懂事。”指着手机里的讯息,山隐社区党委书记张英满是成就感。
山隐社区辖区内,有绍兴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越城区育才学校、绍兴市儿童福利院等学校及服务机构。这一地理位置,使得社区内居住着二三十位像曦曦这样的特殊学生,因社区由村改居而来,辖区内“一老一小”数量庞大,还有不少失独家庭、留守儿童。
为给这群特殊儿童送去更多关爱,今年,山隐社区创新探索“家校社联动”的管理模式,与绍兴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等建立交叉“网格”,对特殊孩子进行“多对一”帮扶。依托微信群形式,实现在校老师管,课后家长、社区志愿者、爱心妈妈管,家校社携手,校内校外全方位布局,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目前,已有2名特殊学生采取此种管理模式,取得显著效果。
坚持“联动共助”,近年来,北海街道积极整合丰富社会资源,开辟了关爱呵护特殊儿童的新路径。今年“六一”前夕,全市首个关爱特殊儿童品牌“牵手融建 幸福融享”正式发布。该品牌由北海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山隐社区与市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共同创建,旨在提供关爱慰问、心理健康、特殊教育融合、家庭支持等服务,为特殊儿童成长“保驾护航”。
“我们联合了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绍兴市第七医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等共建单位,通过接入专业资源,免费向低保低边、残疾等困难家庭孩子提供‘菜单式’服务。”张英说,比如市儿童福利院拥有先进康复设备和专业康复力量,社区有好几位孩子参加了院内的免费康复项目,寒暑假还有特色课程向特殊儿童开放。
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北海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已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等众多单位达成共建合作,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无论是婴幼儿、青少年,还是特殊孩子、普通学生,都能在这里感受到爱与温暖。
建立动态化救助管理档案,及时为困难群众送去救助帮扶;多级联动,将救助信息聚合共享,让困难群众少跑腿;聚合医疗健康、专业护理、心理咨询、应急救援等企事业单位,扩容北海救助服务矩阵,“磁吸”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文化体育等各项服务……“从特殊老人到残疾人、困境儿童,我们将扎实推动各项帮扶措施在全街道落地实施,进一步构建精准、高效、智慧、温暖的弱有众扶新格局,为特殊困难群体叩开‘幸福之门’。”北海街道党工委委员、人武部长余红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