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是江苏泗洪“归仁镇”与孔子最大的渊源了。传说孔子周游列国,途径此地,每日讲学,不亦乐乎,在离去前为此地命名“归仁”,传承至今。
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小镇的过程中,归仁镇始终秉持传统,让“仁”思想贯穿于小镇建设始终。漫步小镇,会发现仁义大街穿镇而过,仁和路、仁德路、兴仁路等道路贯穿东西;兴仁名府、仁德名府、仁礼花园等小区矗立左右;复礼河静静流淌,克复桥、仁礼长廊等静卧河上。无论是街道、小区还是河流景观,都与“仁”文化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这的小区、道路等多以‘礼、义、仁、德’等字命名,这也是当地人对‘仁’思想的一种铭记与传承,我们村的仁园新境小区便是最好的例子。”归仁镇仁园社区支部书记杜彬表示。
仁园新境小区位于归仁镇集镇区南侧,2019年,归仁镇以“科学规划、优质建设、配套到位、加强治理、群众满意”为指导,投资320万元对小区进行改造提升。改造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从“仁”出发,同时坚持结合农村实际、群众关心问题,将农村特色和城市便民功能相结合,满足群众日常需求,彰显“仁”思想,提升群众科学生活理念。
归仁镇不光在小区改造提升上下功夫,处处彰显为民服务情怀,还坚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与传统“仁”文化思想相结合,打造复礼河生态公园,着力提升群众生活环境。
复礼河生态公园位于归仁集镇区北侧,公园名取自“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公园总投资600余万元,共收回集体土地50余亩,拆除破旧危房29处,改建危桥3座,疏浚河道1.5公里,治理黑臭水塘3面,铺设污水管网3.5公里。同时栽植各类苗木2000余株,铺设了1.2公里的人行步道,新建景观桥3座、凉亭2座,生态廊道、水上栈桥、亲水平台各1处,并以儒家“礼、义、仁、智、信”等文字为各建筑命名,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彰显了古镇特色,更能引导群众向善向好,共同努力推进传统古镇与时俱进,实现振兴。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如今的复礼河已成为集生态观光、休闲健身、排涝泄洪、弘扬传统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公园,既提升了镇区形象,也完善了河道功能,同时为广大群众提供了生态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成为家门口的好去处。”归仁镇归仁社区工作人员张丹丹表示。
如果说小区、道路、公园河道以“仁、义、礼、智、信”等文字命名是对传统“仁”思想的铭记与发展,那么对“克复桥”等古建筑的维护、修缮、重建就是对传统“仁”思想的传承与保护。
相传两千多年前,在太皇河南岸,清澈的溪流上静静地横卧着一块大石板。孔子周游列国,途径此地,跨过石板,忽觉干渴至极,见溪水清澈,遂携弟子下桥畅饮,水极清凉甘洌,孔子师徒忘情畅饮并歌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歌声吸引了众多乡民汇聚岸边,聆听圣人诵经讲课,孔子走后,当地乡民邀请能工巧匠将大石板改成小石桥,在桥两边石柱上雕刻了四对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石狮子,并为小石桥起名“克复桥”,以此纪念孔子在此传道讲学。
“克复桥”静立千年,经历过风吹雨打,也经受过战火洗礼,更见证了小镇的兴衰。据记载,“克复桥”由四百多年前归仁地方江姓乡绅新修,万历十一年建成后,人流增多,商贾云集,形成集市,便成了连接两岸的重要交通桥梁。
魅力古镇,天下归仁!“仁”文化思想在此传承千年,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如今的归仁,将深入挖掘、发展当地文化特色,让其散发时代光芒,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杨 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