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加强先进绿色技术研发应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赋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擦亮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鲜明底色。
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作为一种具有生态属性的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环境命题;不仅与生产关系的革新有关,也与生态文明水平的提升有关。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内涵,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稳步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以绿色发展激发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最关键的就是加强先进绿色技术研发应用。揆诸当下,徐州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规模依然较大,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的空间十分广阔。对此,既要走好科创策源“最先一公里”,加强绿色技术、绿色标准研究,开展再生资源利用、碳捕集封存利用、低碳原料替代等技术攻关,也要打通产业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强化低碳零碳负碳等技术的应用推广,促进传统高耗能产业工艺革新与流程再造,鼓励龙头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
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蕴,同时也意味着需要摒弃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转向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方式。在产业发展层面,要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绿色农业,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在能源使用方面,要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提升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占比,不断扩大绿电使用规模。同时,要深化“无废城市”建设,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从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到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再到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系统观念、用好辩证思维、做到统筹兼顾,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下更大功夫,切实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逐“绿”而行,向“新”发力。在绿色发展之路上坚定前行,全面提升发展的“含绿量”,就一定能不断凝聚新优势、澎湃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