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故里”诸暨位于浙江绍兴市西南部,历史悠久,属越国故地,为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也是越王勾践图谋复国的地方。
“青峰屏立赛仙境,碧水浣纱孕西施。”
2400多年前,“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就出生在现今的诸暨市苎萝山下。而今西施虽然不在了,但西施殿、浣纱庙、西子祠屡毁屡建,民间纪念西施的活动也从未间断。
西施故里景区毗邻浣纱江(浦阳江),面积1.85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西施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2020年9月,西施故里景区被评为“长三角最佳文旅融合旅游度假区”。
△ 西施故里景区正门
在功能划分上,西施故里景区呈现为“一轴一心六区”。一轴为南北穿越整个旅游区的浣江游览带,一心指已有一定规模的西施殿景区,六区则分为古越文化区、美苑休闲娱乐区、鸬鹚湾古渔村景区、三江口湿地生态保护区和休闲度假区等。
整个旅游区依浣纱江逶迤而行,绵延数里。西施殿、中国历代名媛馆、范蠡祠、民俗馆、郑氏宗祠、三贤馆、古越一条街等景点在此依次排开,与西施相关的典故,如沉鱼落雁、东施效颦等都能在这里找到对应实物。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西施殿坐落于苎萝山上,为上世纪80年代重建,占地有2万多平米。当初,西施殿在建设主建筑时,还从民间拆毁的古民居中收集了万余件柱、门、窗等木石构件,为整座建筑增添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殿周有修筑的游步道和栈桥盘曲错落,亦有浣纱石、古越台、苎萝亭、夷光阁、西施碑廊、沉鱼池等环绕,展示了西施的生平和事迹,将这位拥有倾城之貌的女子,放弃寻常幸福以身许国的故事缓缓道来。
西施,姓施名夷光。公元2400多年前,出生于古越国若耶溪畔苎萝山下的苎萝村里。西施生于农家,父鬻薪(即卖柴),母浣纱。女从母业,西施便成了浣纱女。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浣”即洗,“纱”即麻、苎麻,当地人也称苎萝。它的纤维,放在北方只能搓成麻绳纳鞋底,而在古越国百姓的手里,可以织成一种高档的布。
西施在河边浣纱,因此浣纱也成了西施的代名词。后来,在唐宋诗词人的笔下,“浣溪沙”从教坊曲名演化成了著名的词牌名,该词牌曲调大多音节明快、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词人所常用。
出西施殿,便见江岸立有一飞檐亭阁,称浣纱亭,也称西施亭。沿游步道下至江边,一块古朴苍褐的巨型方石矗立眼前,上镌“浣纱石”。据《中国名胜辞典》中条目记载,此地相传为西施浣纱处,曾是当年西施与范蠡互赠信物,订下百年之好的地方。
△ 景区内步道和栈桥交错
在游览西施故里景区的时候,人们总会到西施殿碑廊南边的苎萝山上逛逛。
苎萝亭就坐落于苎萝山的最高峰上,这“最高”实际上只有百米海拔。苎萝亭则更像是一座精致的塔,八角三重檐造型设计,因为占地面积不大,外观显得尤其精巧,就像一颗镶嵌在青山碧水间的宝石。
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苎萝亭的内部分为三层,可以自由上下。由于内部空间有限,阶梯呈环状,越往上走就越感觉狭窄,基本上只能容纳一个成年人单向通行。
一眼看去,亭内的白灰墙稍显陈旧斑驳,而四周墙面上环绕镶嵌的精致木窗和门框,又有几分古朴典雅的风格,可以看出其中细腻的雕刻技艺。
到顶层,透过古朴典雅的门户可以远眺诸暨的部分市区,近处有西施殿,远处有浣纱江,低处的郑旦故居、鸬鹚湾村尽数收入眼帘。
△ 远眺浣纱江和景区
西施故里景区内不只有西施殿,经过几次重新规划和改造,如今西施故里景区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江对岸的鸬鹚湾,内有名媛馆、民俗馆、郑氏祠堂、古越一条街等,近些年景区内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
这些后来纳入的景点都别具特色,把当地的自然地貌和历史底蕴有机融合到了旅游中。以鸬鹚湾古渔村景区为例,景区利用古街区、乡村广场、古村落、戏台、茶楼、宗祠等构成渔村骨架,平日里安排了坐江垂钓、捕鱼、越剧表演、夜放河灯等多项活动。
△ 夏季,西施故里内莲荷盛放
古越文化区则突出了诸暨的历史朝代印迹。一方面是纪念越王允常,另一方面是以古越文化为展示主题,设立诸暨名人文化园和主要历史雕塑群,展示了古越的武器、矛、车、马、乐舞,为游客了解古代越文化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西施故里景区的纪念馆内,吴越的古文化似乎倒流了时光;民居庭院外,白墙黛瓦在山水间相依,处处流露着简雅与诗意。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西施“秀色掩今古”的美貌,经过千年时光的沉淀化作了诸暨山水相融的生态之城,吴越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让诸暨充满了传奇色彩。诸暨的古朴自然之气,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下的产物。
两千多年前,西施也曾行走在这样的拱桥和青石板上,也曾在浣纱江畔迎风而行。而今过小桥,穿柳荫,偶尔看到穿着汉服的女孩们步履款款地走过,那一瞬也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吴越。
图片来源:诸暨市西施故里景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