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黄山北门的道路旁,一面黄山互助公社的红色匾牌矗立在一片绿植之中,十分醒目。在这里,来自北京、浙江、安徽、新疆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600户外地人相聚于此,开展互助式养老。
黄山互助公社位于黄山区耿城镇沟村,距黄山北大门约4公里,周边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5万个/立方厘米。绝佳的生态环境,让沟村成为康养度假的首选地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来这里颐养天年。
来自铜陵的谢长寿对社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印象最为深刻。刚在黄山互助公社住下时,谢长寿在一次野外游玩时不小心摔倒,伤及骨头。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这一百天里,他收获了太多社员的关心,懂医疗的送来了技术,懂养生的送来了食品,会种菜的送来了食材,还有更多的安慰和关心。这次康复的过程,彻底打消了谢长寿对选择外地养老的担心。康复之后,他和妻子便将户口从铜陵转到了黄山,下定决心长期居住下来。“这份邻里情是超越了亲情的,令我十分感动。”谢长寿如是说道。
互相帮助,在黄山互助公社是一种常态化模式。互助公社的社员们总是说,在这里,不仅享受到黄山良好的生态环境,社员们邻里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不仅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还老有所乐。
程雪霞是一位退休医生,她来到互助公社后,就主动给社员们当起了健康管家。程雪霞耐心地为大家建立了健康档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关怀。已经80有余的“刘姥姥”是程雪霞的隔壁邻居,有一次“刘姥姥”生病发烧,程雪霞就把她接到自己的房间来悉心照顾,把邻居当亲人,擦身体、量体温、喂药,一直到“刘姥姥”康复。这件事情也成为大家挂在嘴边的美谈。
来自上海专科医院的呼吸科医生程克文,到了互助公社后,也是一刻没闲着。他每周会去黄山区人民医院开设专家门诊,甚至还会为特殊病人上门开展用药指导。程克文说来到了黄山,喜欢上黄山,就想为这里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黄山互助公社,社友们每天都很忙,有乒乓球、棋牌、旅游、耕种等20个业主协会。
曾经在企业管理方面成为专家型人才的刘健勇博士来到互助公社后,转型成了手鼓舞队队长。他一边忙着IT和企业管理,闲暇之际在自家种满花的院子里,打着手鼓,妻子在一旁跳着舞蹈,笑容满面。
刘健勇也很爱种地,他在互助公社免费申领了一份菜地。他说,他和其他爱种菜的社友们成了沟村种菜最勤快的一拨人。
“挖挖地,出出汗,采收一把自己种出来的果蔬,与大家分享,这是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事情。”刘健勇开心地说道。
为了打造生命全周期的养老社区,黄山区围绕社友的医疗绿色通道、居住证办理、异地社保卡等方面,推出系列保障举措,进一步帮助完善互助模式。
通过互助式养老模式,老年人收获了太多的快乐。大家都说,要说老有所乐,变化最大的是孔老师。孔老师曾经是一位物理老师,典型的理工男,不爱笑不爱说话。来到互助公社后,他被社友们满满的爱所感染,开始参与到各方面的活动中来。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小品的表演,演完很开心,就将节目视频发到了老同事群里。大家都说,孔老师到黄山之后,变化太大了,太快乐了,都发自肺腑地点赞孔老师现在的生活。
经过八年的探索和实践,山好、水好、空气好、食材好,成了黄山互助公社最硬的招牌。关系好、活动多、氛围融洽,成了这里最强的吸引力。黄山互助公社也成了黄山区大黄山建设的康养产业一大亮点。
当前,黄山区借鉴互助公社模式,引入一批以休闲度假、活力养老为主的“第二居所”品牌,打造长三角地区最具活力的大型互助养老集聚区。启动黄山北门温泉开发、做好沟村的长寿文化文章,在黄山北门构建独具特色的立体康养产业,助推大黄山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