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旭)昨天,市人大常委会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举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校企合作供需对接会暨五级人大代表联动履职座谈会,开展汽车零部件产业联盟党委“联盟日”活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建国参加活动。
根据市领导联系服务“四重”工作要求,前期,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带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服务团队走访调研重点园区、企业,了解产业链及企业发展情况,听取企业的诉求和意见建议。针对收集到的企业招工难、技术工人缺乏等共性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举办此次活动,旨在搭建沟通平台,探索合作路径,推动院校与企业加强供需对接和人才交流。
活动中,恒力、华达、新程、旭顺东明、皓月等产业链重点企业与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省靖中专校,围绕产业工人技能培训、高层次人才引进、核心技术攻关等事项开展了座谈交流,由企业列出需求清单,院校提出供应清单,合力破解瓶颈制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省人大代表、中建钢构焊接班班长杨凤道立足工作岗位,给出相关建议。市工信局、城南园区就企业诉求进行了回应。
赵建国指出,要聚集产业需求、企业诉求,推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既要加大人才招引力度,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更要加大人才尤其是本土人才的培育力度,推进“政府搭台+企业定制+院校授课”政企校协同育人模式创新,探索订单式培养、终身技能培训等,促进产业工人、高校毕业生成才成匠,实现产业和人才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