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丹丹
近日,工信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结果的通知》,全国共1413家孵化器参与考评。在这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大考”中,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再获优秀(国家级A类)评价,为全市唯一获评优秀(国家级A类)的孵化器。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一座城市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芜湖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征程中,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坚持“科技企业培养、科技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助力、创业服务提升”发展目标,始终“与创业者同行”,为芜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着源头供给,也为城市创新创业构筑了强劲内核。
聚焦“双招双引” 提升创新能级
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于1998年11月经安徽省科技厅批准,由市科技局和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组建,现为市人才发展集团控股子公司,建有银湖科技园和龙山科技园两个科技园区,受托运营鸠江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安徽创新中心先导区,建设运营面积近25万平方米。
其中,安徽创新中心于2023年12月10日正式揭牌,承载着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长三角区域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期待。短短半年时间,安徽创新中心已成功对接意向入驻项目40余个,12个项目已注册落地。在6月18日举办的人才资本对接会上,再次成功签约10个新入驻项目。
这是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聚焦“双招双引”,不断提升创新能级的一道缩影。
据统计,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累计引进孵化企业777家,引进资金23.49亿元,培育知名科技企业183家,上市、挂牌企业71家,“专精特新”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98家。累计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3812人,成功引进67个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落户芜湖。伯特利、莫森泰克、杰锋汽车、宏景电子等一批优秀企业从这里“走出去”。2001年,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部省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十余个“国字号”称号,获评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30周年高质量发展“功勋贡献奖”。
截至目前,中心孵化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46.69亿元,累计争取各级各类项目755项,争取资金1.81亿元;申请专利4933件,其中发明专利2568件。中心企业荣获纽伦堡国际发明展、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等6项国际大奖,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
聚焦产业孵化 完善创新体系
既要助力企业“破壳成长”,又要推动产业聚木成林——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探索孵化器专业化、集成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新路径,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创业孵化载体及全方位孵化服务体系。
在孵化前端,该中心拥有安徽省首家高新科技众创空间银湖创客岛,同时,坚持首位产业首位发展,打造聚焦新能源汽车垂直领域专业化众创空间龙山雏鹰谷,为创客项目提供从创意、试制、发布到营销推广等全产品生命周期的服务,助力科技团队从“0”到“1”。
孵化中端,建成4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器——银湖科技园,为初创型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
孵化后端,建成13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加速器——龙山科技园,提供GMP净化技术服务平台、智能网联及新一代汽车电子共享检测实验平台等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为企业“一对一”深度服务,助力优秀孵化企业加速发展、聚能成长。
在完善孵化链条、创新服务体系、培育高新载体上多方发力,助力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各孵化载体纵深发展,为科技企业迸发更多“原创力”“新生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企业服务 优化创新生态
从项目、人才招引到科技成果转化,从创业指导到投融资服务,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聚焦为企服务,优化创新生态,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创新开展持股孵化,子公司芜湖科创投资公司对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具有成长潜力的科技企业进行直接股权投资,成功申报规模2亿元的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芜湖子基金,受托管理5亿元芜湖市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发挥“双创”母基金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目前累计直接或间接投资项目19个,投资金额1.59亿元。
同时,常态化开展人才资本对接和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活动;帮助企业联系金融机构对接资本市场,融合银行特色金融信贷产品12项,构建“投资+基金+贷款”全方位投融资服务体系。
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工具,该中心完成“数字科创”平台建设;打造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智慧园区生态,服务企业300余家;落实创业导师、企业联络员制度,60多位导师深入企业开展创业辅导和走访交流。
在企业创新成果转化方面,设立3个院士工作站,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紧密对接,引进12家高校技术转移芜湖分中心入驻,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快企业成果转化。
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秉承“与创业者同行”的服务理念,积极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速创新资源集聚,持续招引服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打造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市“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打造成为国内一流、长三角领先的有特色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