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全会部署要求,明确了我市联动落实国家战略为全省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勇担使命多作贡献的重点任务,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南通实际、符合时代大势。连日来,市级机关部门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大家表示,要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命感,昂扬“竞”的姿态、展现“进”的作为,积极投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为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作出应有贡献。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厚植发展动能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市科技局局长吴佳华表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全市科技条线将着力激发创新第一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发挥未来产业发展的智库作用,加强前瞻研究和谋篇布局,按照“集聚、连片、成链”原则,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优先在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等科创细分领域,开辟一批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一批成长型未来产业,推动科技资金股权化、园区产业特色化、产业投资垂直化、创新平台市场化、科技招商专业化,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以新产业激发新动能。积极融入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战略规划,发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分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全会强调,要加快制造强市建设,做强新质生产力发展载体。“以制造强市建设为统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一着不让抓好各项工作贯彻落实,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压舱石。”市工信局局长曹雁卉表示,将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智改数转网联”,分类施策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聚焦年内664个拟改造项目、470亿元拟购置设备,推动企业设备联网和数字化改造。加快推动十六条优势产业链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向“微笑曲线”两端发力。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适度布局100P及以上算力设施,为未来产业打好现实基础。此外,还将通过对59个省重大工业项目和535个市县重点项目强化跟踪调度,持续引导各地招引和培育专精特新项目,力争实现千亿级企业的突破,再新增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以新质生产力夯实现代工业名城的坚实基础。
“聚焦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集成用好市场监管‘工具箱’,更大力度整合质量品牌、计量标准、认证检测、知识产权等服务资源,为建设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提供更有力支撑,勇当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排头兵。”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徐加明说,市场监管部门将突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坚持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新产品创造新投资,加快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全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和园区质量管理一体化建设,推动传统产业焕新。突出质量创新与产业创新互动,支持引导经营主体由自主研发、自主技术向自主标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推动新兴产业壮大。突出科创生态布局,围绕氢能与新型储能、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等产业,优化“知慧通”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申请国外专利、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推行“标准托管”服务,加快未来产业培育。
市财政局局长曹金海表示,财政部门将聚力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求真务实、敢为善为。一方面,强化政策激励。认真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上级政策措施,激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完善市级产业、科技、人才政策,研究支持海洋产业发展举措,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和人才全生命周期政策支持体系,全力助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人才引培。另一方面,加强资金保障。统筹各类专项资金,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和财政金融产品作用,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进一步优化科技支出投向,重点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创平台建设、未来产业培育等领域倾斜,加大对数字经济、海洋经济、新型工业化、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入力度;优化科技、人才经费投入机制,完善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扩大经费自主使用权,更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加快跨江向海步伐,拓展发展空间
加快跨江向海步伐、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我市正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全力突破大投入、大产出、大牵引的重特大项目。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炜说,生态环境部门将持续深化环保信息服务卡制度,超前介入环评编制过程,做到“前期有指导、报批有协调、建设有跟踪”,解决项目报批、资源要素保障和日常环境管理中存在的困扰,为各类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更优环境。市县联动开展服务经营主体大走访行动,定期组织“我与企业面对面”、环保接待日等活动,深入一线服务、畅通交流渠道,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从装备源头、项目工艺与末端处理全方位优化污染物排放水平,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标杆。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曹军表示,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各项重点任务,资规系统干部职工要敢为善为、守正创新,为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提供坚实的资源规划支撑。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加快跨江向海步伐。深度参与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及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努力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出南通声音、争取更多利好。高水平编制临海地区空间与产业规划,全力服务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助力南通打造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二是突出要素保障,增强服务发展能力。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提高资源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促进各类优质自然资源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流动。三是突出节约高效,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力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努力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发展。
落实全会部署要求,市发改委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举措: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重点,研究制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关行动方案;务实谋划、积极推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加快编制建设方案,努力在园区共建、项目合作等方面尽快取得标志性成果;把沿海作为“下一个万亿”的关键变量,加快制定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勇当全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龙头;制定出台《南通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我市滨江临海优势、海洋及风力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试点建设,打造一批绿电直供园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市数据局局长瞿永国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激活新要素、激发新动能。将围绕数字经济强市建设部署,以数据要素市场化为改革主线,加快构建全市数据基础制度,靠前实施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等关键试点工作,依法依规、分类分级、安全有序推动各领域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供需对接,配套推动全市域算力基础设施多元异构布局,支持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等行业龙头企业、数据要素型企业探索建立优势产业“数据链”,让更多高价值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数智化升级。
今年,市商务部门围绕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的支持政策接连出台,释放新经济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协作。”市商务局局长高红宇表示,将主动策应全省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等开放高地,复制推广制度型开放经验。在利用外资方面,抓住国家放宽外资准入门槛机遇,加强产业链精准招商,力促外资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外贸方面,持续办好“南通名品海外行”活动,支持优势产业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扩大中间品贸易,加快培育数字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持续提升“南通制造”出口竞争力。
“人才链作为创新驱动关键一环,是推动新质生产力蓄势提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我们聚焦中心大局做好人才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市人社局局长王一鸣表示,要持续放大“南通爱才、通通都来”品牌效应,推动青年人才政策再优化再集成,着力提升引才聚才质量。下一阶段,将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人才链“双链融合”,紧扣服务全市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促进人才加快集聚、动能加快转换;推进“清华—南通”人才对接一体化平台建设,精心组织清华师生南通行和通籍学子家乡行系列活动,全面打造“清华博士南通行”品牌,开辟海外引才直通车,不断放大校园招聘“南通日”引才效应,加快建立和完善高端人才多维度评价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市税务局局长成永海表示,税务部门将充分发挥税收在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绿色低碳等领域的职能作用,持续优化“精准算税”策略,建立企业“成长档案”,以税惠红利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擦亮“万事好通·税莫愁”营商环境子品牌,推行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招引、落地、投产等环节引入“专员对接”沟通机制,服务推动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深化运用价值判断工作法,着力解决企业在纳税信用修复、发票领用等方面的涉税问题;构建“税银融”合作新模式,助力解决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日报记者集体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