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基本生活保障,关乎城市凝聚力、吸引力。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
今年,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居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住有优居”安居梦,将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作为重点监督项目,多措并举打出监督“组合拳”,有力助推织密扎牢住房保障网。
靶向发力,深入调研查找问题短板
有效监督,始于深入调研。新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如何?如何完善?群众最有发言权。“新区围绕优化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已出台一系列举措,但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需要进一步细化、优化的问题。”区人大代表朱裕佳对住房保障问题十分关注,他全程参与了此次监督调研活动,并结合日常履职深入倾听群众意见。
“租金可负担、长期稳定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吸引青年人才在浦东安居安心安业的基本保障,也是上海深化完善‘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一环。”朱裕佳介绍,他在调研中接触到很多新市民和青年人,“租”是解决他们阶段性住房困难的首选,租金便宜、环境舒适、配套服务完善是租户们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共同期望。
据介绍,2020年下半年以来,浦东全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前已累计建设筹措12.5万套,供应7.9万套,分别完成“十四五”任务的97%和74%,有效满足了市民租赁需求,但也存在保障性租赁住房与多元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比如房源分布不均衡,目前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集中在张江、康桥、周浦、航头等外环外或近郊区域,在中心城区或人口密集区域的布点较少。
“我们将调查研究作为人大监督的‘前置程序’,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重点聚焦保障房建设推进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健全、资源性指标统筹、动迁居民逾期过渡等方面开展监督调研。”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工委负责人介绍。今年,区人大先后到曹路、川沙、张江等10个街镇实地调研各类项目11个,召开各类座谈会8次,广泛听取区相关部门、街镇、开发主体、运营公司、市民代表的意见建议。调研发现,新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进展明显,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征收安置房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进一步完善、动迁居民逾期过渡问题还未根本解决等。
专题沟通,畅通代表、群众、政府直接沟通渠道
“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是上海住房保障体系的新品种,为一线公共基础服务人员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提供了低租金、可负担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新选择。如何让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住得起”也“住得暖”,是区人大常委会此次监督活动重点。
为推动更好满足租户需求,提升建设服务标准,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了“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建设情况专题沟通会,搭建了人大代表、企业及市民代表与相关部门直接沟通交流的平台。“这里租金便宜,配套也很完善,但希望在小区停车和周围交通配套方面能够优化完善。社区年轻人很多,希望可以多举行一些社交活动。”沟通会上,租户张先生谈到了租住感受,并围绕提升服务标准、优化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没想到有机会能够当面向政府主管部门和运营方提出问题和建议,他们的回答很诚恳,相信后续会有更好的租住体验。”张先生说。
拥有一张床,爱上一座城。专题沟通会上,大家围绕如何更好优化布局、强化品质、提升服务,让城市建设者管理者更有获得感和归属感畅所欲言,提出问题一针见血,回应关切直截了当,既让人大代表和市民了解到政府已有工作举措,也进一步丰富拓展了政府工作思路,通过面对面沟通,实现问题当面提出、当面回应,达到倾听民意、推动工作的目的。
专题询问,问出群众关心关切
“闲置的房源如何有效盘活,是否有处置的时间表?”“结合‘15分钟生活圈’建设,怎样保证安置房项目和配套设施同步建设使用,让居民住得安心、住得舒心?”日前,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听取审议区政府住房保障建设情况工作报告,并举行专题询问。3名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4名区人大代表分别围绕保障房供需平衡、科学规划布局、多元渠道筹措、配套设施建设、资源性指标配置、逾期过渡和现房去化等方面向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问。
“在后续推进中,我们将科学谋划,梯度保障租赁需求,综合考量产业发展区域需求等因素,发动企业梳理盘活存量资源,发动街镇排摸属地范围内的床位需求,按照东西南北中均衡布局优化完善。”专题询问时,区建交委等5个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对提问进行逐一回应,并就相关工作情况、已采取的举措和下一步设想及安排等坦诚作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反映问题,进一步厘清政府部门间的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推进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规划布点、健全配套政策,推动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纳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紧盯监督发现问题推进改善,打造监督工作“闭环”,推动新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更好补短板、拉长板、创样板,让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