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首页>地方频道>扬州>要闻

江苏扬州:在新赛道上开辟新航道 向海图强逐梦“深蓝”

行走沿江,高大龙门吊时不时跃入眼帘,600吨、900吨、1200吨……高低错落有致,与四周深蓝色的船体、绿色的林木,形成让人震撼的视觉色彩。

有龙门吊的江边,就有大船。从东部江都区,向西到广陵区、仪征市,由中船澄西、招商鼎衡、中远海运、招商金陵、苏美达新大洋造船等五大央企领衔,11家民营造船企业和46家配套企业,共同形成了江苏造船业的“扬州板块”。它们拥江而立、向海图强,推动扬州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的成长。

在长大:从过去的万吨轮,到30万吨以上大型船舶,“扬州船”漂洋过海,劈波斩浪;

在变样:从过去的散货船、集装箱船,到LNG船、化学品船、滚装船、木屑船、油趸船、油轮,“扬州船”家族持续“添丁进口”;

在出新:从过去的“造船壳”,到“四机一炉”、通导设备、海洋电缆等实现本土配套,“扬州船”装上了无数“扬州造”。

近年来,国际航运市场快速回暖,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创13年来新高。受益于航运市场的复苏,国际造船市场整体呈现走强态势。今年前4月,扬州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规上企业完成开票销售91.7亿元、产值10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3%、48.4%;造船完工量达24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9.6%,部分骨干船企在手订单交期已排至2028年。一批骨干企业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转型升级、智改数转网联,不断走向深蓝的大海。

江苏三分天下有其一

6月12日上午,由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FPSO分段拖航编队在扬州海事部门的维护下顺利出江。该分段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吨位、最大储油量的新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三个分段之一的舯段,长61.9米,重约11100吨。

近年来,“扬州船”不断刷新历史纪录,一批全球首制、世界最大、国内首艘,出现在长江之上:

去年3月,全球最大木屑船“菩提树”轮,在扬提前108天交付;7月,全球首制纯电池动力集装箱N997轮在扬出坞,三大指标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8月,国内首艘甲醇双燃料支线集装箱船下水;9月,111米超长风电叶片装载运输船出港,刷新了扬州港区最长风电叶片出港纪录;10月,全球最大沥青船、国产首座深远海养殖综合试验平台船相继下水;今年3月初,国内首艘吊舱电力推进甲板船洋浦籍“钰洲世佳”顺利交付……

扬州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鹤荣介绍,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扬州船”以散货船为主,外国船东下单,扬州船厂建造,船舶配套设备基本上靠进口,挣的就是血汗钱;没有大型船坞,船舶主要在码头上焊接、舾装,生产效率不高,生产周期较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总装造船、绿色造船理念导入,国产化配套、燃料革新、数字赋能,加快推进“扬州船”异军突起。

全市“613”产业体系之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综合党委副书记、扬州海事局副局长李祝清这么总结扬州造船业的喜人现象:船品多,既有超大型散货船、集装箱船、木屑船,也有LNG船、化学品船、汽车滚装运输船、电力推进甲板船、风电叶片运输船、湖海平台船等特种船;绿色化,新船舶用上了甲醇、太阳能等燃料动力,满足国际海事组织TIERⅢ排放标准,是新一代先进环保船;智能化,分段制造、焊接加工、舾装流程,逐步实现数字化、24小时无人干预连续作业。

央视此前专门报道了江苏造船“通泰扬”产业集群,用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新接订单量三大指标,说明“通泰扬板块”的世界级地位,代表了我国民用船舶制造业的最高水平。

感受一个产业的发展,数字最有说服力:2023年,扬州造船完工量达7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9.7%,创十年新高;新接订单量9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0%;海船建造完工221艘,同比增长13.9%。扬州造船总吨位较大,约占全省的30%、全国的12%。

在新赛道上开辟新航道

前不久,工信部公布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聚焦新能源赛道,该公司设计建造的全球首制、国内首艘江海直达700TEU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在总长型宽、装箱数、载重吨及电池容量方面均是世界第一,被评为“2023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当前,全球造船行业正处于新的复苏周期。随着老船淘汰更新、环保新规落地,国际市场新船需求旺盛,扬州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正勇闯新赛道、竞逐新赛道、决胜新赛道。

汽车运输船(PCTC)是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苏)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随着国内新能源电动汽车加快“出海”,招商金陵先后获得上汽安吉物流9000车级甲醇预留PCTC、比亚迪9200车位PCTC的批量订单。PCTC,让招商金陵乘着新能源汽车出口东风,驶上高速发展新航道。

新能源汽车受海外欢迎,新能源船舶同样是国际市场的“香饽饽”。

“我们抢抓绿色航运的机遇,王牌产品皇冠63已经升级至3.0版本,眼下在散货船领域手持订单量国内第一。”陈鹤荣说,“正在研制的皇冠82系列散货船设计更优,航速、油耗和载重吨均有明显变化,达到EEDI3阶段水平。”

“除了聚焦绿色低碳,各大船企还瞄准高端化方向,找准自己的赛道。”李祝清说,譬如,中航鼎衡探索高端化学品船领域,首制7990吨新型可伸缩冗余推进系统化学品船;中远海运重工首制13500TEU集装箱船、首制30.8万吨超大型油轮,标志着其建造“大、高、新”船舶产品的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新赛道上,除了五大央企领跑,民营造船企业也在江海工程施工、水上加油、航运转运等细分市场上精耕细作。江苏润扬船业建造的新型智能环保清淤船“太湖之星1号”和脱水减容船“太湖之星2号”,助力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施工。海润船业建造各类甲板船、开体泥驳船、油趸船等中小型专用船舶,支持国际航道疏浚、填海造陆。

今年1月,全市唯一、全省仅立5项的省双碳产业前瞻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科技项目——船舶大功率高效高可靠燃料电池系统项目正式启动,这个由江苏耀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承担、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为顾问的项目,围绕“电池单堆运行功率600千瓦、燃料电池系统运行功率530千瓦、寿命40000小时”的船舶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展开技术攻关,将填补国内外单堆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空白。

当前,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层出不穷,为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李祝清说,在船舶产业链配套端,扬州有723所、中航宝胜、高邮绳缆等一批科技巨头和配套企业的加持。现在,由院士领衔攻关船用氢燃料电池项目,对“扬州船”“扬州海工装备”勇闯市场“无人区”、科技“领跑区”、产品“空白区”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产业链专班的通“链”思维

一艘船背后,是一条超长供应链。

由于涉及工业品类多,建造技术工艺复杂,造船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近年来,扬州面向未来,确立了“613”产业体系,将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列入13链,明确扬州海事局为该产业链的链长单位。“自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专班成立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开展工作,让头部更强、把短板接长、把链条增粗。”产业链链长、扬州海事局局长郭学军说。

在“强链”中强出竞争力。

2023年11月20日至12月4日,市工信局与扬州海事局联合开展7次产业链调研,把全市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中62家规上企业(包括16家船舶制造企业、46家配套企业)全跑了一遍。

“强链,首先是抓大不放小。抓链主,也就是五大央企。”郭学军说,“我们专门成立了产业链党委,由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翟亚军担任书记,发挥其‘头马’作用,实现‘大厂带小厂’。组织船企与配套协作单位面对面,设计供需菜单,形成强强联合、强弱联合;组织大家‘走出去’,推动科研院所与本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一批军转民项目落地;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承接高附加值、高技术船舶;鼓励央企承接豪华游轮、特种船舶、大型海工装备、高技术船舶;推动优势配套绳缆、电缆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强科技攻关,做大做强,以出口为导向,扩大全世界范围内市场占有率。”

在“补链”中补全产业链。

从解剖产业链入手,以链主大船厂为核心,分析上游配套企业缺什么,需要“补什么”;分析下游航运公司缺什么,需要“突破什么”。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扬州造船企业普遍存在船舶“四机一炉”、控制系统、通导设备、船用钢板等核心设备及关键材料“外购现象”,本地配套率较低。除海洋电缆、海上风塔、海工钢结构等少部分配套产品外,在海上风场支持平台、钻井平台、高附加值海工平台方面,本土配套率与南通等地存在较大差距。

可喜的是,近年来,仪征市积极推进船舶配套产业园建设,12家企业正在形成集群之势,就近生产、销售,形成相互补充的局面。此外,江都区以2家央企和4家民营船厂为链主,也在谋划船舶配套产业园建设,带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目前,扬州地区多家船厂正在推进新能源船舶建造,如中远海运重工建造的‘中远海运绿水’01号、02号。”郭学军表示,国际国内对碳排放要求越来越高,新能源船舶市场蓬勃发展,新建或改造新能源船舶将成为新趋势。“在传统配套产业细分市场已固化条件下,我们在推动开展新能源船舶配套企业招引工作。”

在“延链”中展现新作为。

“扬州船”如何借力江河交汇水运优势、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因地制宜在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中立新功?扬州海事在行动:

看水运,通过招商引资,计划在瓜洲打造长江游轮母港,招引重庆国际游轮企业加盟参与,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游轮目的地;借势世界运河之都,发展运河游轮产业,未来开辟美食之旅、世遗之旅、红色之旅、乡村之旅、古镇之旅,吸引国内外游客“来中国看扬州、来扬州看运河”。

看物流,通过招才引智,与上海海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合作,培养造船、航运专业人才,培养游轮“海乘”;招引航运、物流、法律方面的专业人才和专业团队,利用高校庞大的“校友圈”,助力扬州打造上海航运中心江淮分中心、江淮物流枢纽港。

围绕“一条大船”,扬州正伫立长江潮头,向着未来的星辰大海,再次扬帆起航。

专家点评

向“新”而行向海图强

——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蒋志勇

船,扬州眺望大海的一种精神符号。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新世纪以来,扬州船舶行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国际合作的步伐在加快。敢拼敢闯的扬州人在发展船舶工业上延续奋斗的精气神,经受住了部分船厂的重组阵痛,五大央企或抢占赛道、或临危受命、或嫁接盘活,快速引进国外技术和管理经验,迅速缩短与先进国家造船技术的差距。

从命运浮沉到江苏三分天下有其一,再到“通泰扬”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向世界级集群进发,扬州造船业做对了什么?一是思想解放。面对困难,扬州人不放弃、不抛弃,以思想上的大解放换来产权结构的大焕新,重新轻装上阵,开创造船园区,迎来一轮又一轮生机。二是矢志笃行。始终保持以先进船舶制造振兴工业的独特情感,始终保持跋涉千山万水、逐梦星辰大海的坚定信念。三是与时俱进。不断顺应世界航运的市场变化,在绿色环保航运和智能数字航运上,实现在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大型绿色汽车滚装船、特种化学品船、高端特种海工装备等领域多点突破,在全球市场赢得订单和声誉。

扬州造船史,就是一部向“新”而行、向海图强史。

记者手记

“大船”也能“好调头”

我们常说“船小好调头”,市场瞬息万变,及时调整方向、更换赛道、破圈跨界是不少中小企业的优势。但是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浪潮,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显然要费力很多。在外人看来,这些船企本身就如堆场上、大坞间动辄几百吨的分段、构件一样笨重、坚硬,甚至还有些固执。

事实当真如此吗?当我们走进这些船企,和研发人员、一线工人进行面对面对话时才发现,重装船业的“大块头”里藏着“大智慧”,一艘“大船”也能很好“调头”。

“既然山无法向我走来,那我就向山走去。”这是我们从一条大船身上,看到的扬州高端装备制造业面对“智改数转”的态度:从过去的“船壳经济”到今天的“海工装备”,从过去计算船台周期、码头周期,到现在对标新经济、新模式、新风口,大船骨子里已经不是原来那艘船了,它早已破浪前行,越过万水千山。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2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