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是一年春好处,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假期,海安各景区景点、文博图场馆和多处商圈持续火热,小长假撬动大消费,“春日经济”蓬勃绽放。
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据统计,清明假期,海安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总量较去年同比增长15.9%。红色文旅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与新四军联抗纪念馆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分别为363.8%和153.1%。魏建功纪念馆也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接待游客数量较往年同期增长23.3%。文博图场馆共接待游客9343人次。此外,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市共计举办15场,惠及群众20320人次。
工业旅游与乡村旅游同样发展态势良好。雅周现代农业园接待人次同比增长40%,鑫缘丝绸文化艺术中心接待人次同比增长10%。大公镇于坝村举办的北凌农运会吸引了大批游客。海安积极探索“文旅+”模式,成效显著,农产品展销、春日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集市等创新体验活动激活了海安经济新动能。
据了解,海安的星级酒店入住率60%以上,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住宿环境,保障了良好的旅游体验。人们高涨的出游热情,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春日经济”图景。
商圈活动春意盎然
“带孩子来看杂技,既能领略艺术魅力,又能在商场品尝美食、购物休闲,一举两得。”市民王先生对记者说。清明假期,杂技巡演“惠”商圈活动走进喜润城、澳联广场、万达广场、星湖001等商场,为市民献上了一场高水平的杂技艺术盛宴。惊险的空中吊环、唯美的柔术《双生花》、互动性强的滚环《何时明月》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吸引了上万人观看。
与此同时,各大商圈紧抓“春日经济”契机,促销活动丰富多彩。商场举办的非遗风筝艺术节打造了百米风筝长廊,VR沉浸影院等娱乐项目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此外,得益于政策红利叠加企业让利,家电、手机数码、家居家装、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持续升温。
据统计,小长假期间,喜润城客流量突破12.8万人次,销售额546万元;万达广场客流量突破11万人次,销售额565万元。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有效释放了春日消费活力。
舌尖美味春韵留香
时令食材与技艺创新碰撞出亮眼的“春味经济”火花。一些餐饮店为契合春季消费需求,创新打造出多种口味的春日鲜食。在喜润城的一家糕点铺,推出了融合抹茶、樱花等春日元素的糕点新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假期的销售额较平日周末增长了约30%。
走进新桥农贸市场,嫩绿的香椿芽、肥厚的荠菜、翠青的蒜苗等时令春菜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市民选购。蔬菜摊主吉女士说:“每天都要进1000多元的货,这些时令蔬菜都卖得很好。”很多餐饮商家也顺势推出香椿焖蛋、荠菜狮子头、清炒时蔬等时令菜品。从田间采摘到商超上架,再到餐饮上新,春菜产业链条迸发出新的活力。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春季渔获的美味是海安食客绕不开的舌尖记忆。红烧河豚、白汁河豚、蒜苗春鱼等丰富多样的鱼类菜肴,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品尝。“舌尖经济”将美食消费转化为“四季常青”的产业动能,带动了养殖、加工、物流等更多行业的发展。
记者手记
海安“春日经济”的亮眼表现,让人们看到了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消费理念的深度融合,也能感受到消费市场需求侧的强大韧性和生产服务供给侧的创新活力。“春日经济”并非只是短期的火热现象,不断拓展的消费新场景、推出的新产品,都是为了将短暂的春日之美转化为持久的消费动能,把季节限定的热度发展为经济的全年长盛不衰。
在互联网时代,千篇一律的消费场景难以焕发生机,独特的消费体验才有可能打动游客的心。只有因地制宜挖掘消费新亮点,以文化赋能彰显本地特色,以创新体验盘活存量资源,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春日经济”才能持续迸发澎湃活力,为推动海安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