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长三角

首页>乐活长三角>旅游快报

财政“添柴加火” 文旅消费热起来

3月15日至3月27日,“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巡展镇江站精彩开展。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小粉炉”)首次亮相镇江博物馆,带来一波流量。

因为“小粉炉”,不少市民走进镇博。大家惊喜地发现,这里科技感更强了,设施更人性化了,参观体验更好了。品质提升的背后,离不开财政真金白银的支持。

市财政局教科文处处长储娟华介绍,近年来,市财政局发挥财政资金支持保障和政策引导带动作用,强化各项资源统筹,主动争取、积极投入、完善机制,助力我市文旅事业发展跃上新台阶。不仅镇博展陈更具特色,特色小剧场演出也多了,文旅活动愈发丰富……

从“温饱”到“文饱”,硬件不断提升

经济水平的提升让公众追求更多精神层面的“获得感”。从追求“温饱”到追求“文饱”,博物馆作为“免费的文化奢侈品”以零门槛、高价值的特点成为首选。当“逛博物馆”被越来越多年轻人列入周末清单,硬件条件也成为大家选择场馆的重要参考。

“海报和大屏搭配起来,有种大城市博物馆的感觉了。”市民李小姐旅游时喜欢把当地博物馆作为一站,这次为了看“小粉炉”,她利用午休时间来逛镇博。她告诉记者,这次参观体验感非常好,“和记忆中的镇博完全不同,现在‘高大上’了很多”。

2020-2024年,市财政统筹安排资金1.3亿元,支持镇江民间文化艺术新馆建设、镇江博物馆改造工程,极大改善文博场馆硬件环境,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有了资金支持,镇江博物馆还对近代史展厅(8号楼)进行改扩建,馆藏文物的展示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先进的安全防盗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全面保证文物展览的安全,中央空调系统对文物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奔流——镇江近代历史陈列》还获得江苏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

从“流量”到“质量”,创新带动消费

逛完博物馆买文创,已经成为年轻人去博物馆的“规定动作”。

“‘小粉瓶’的冰箱贴也好好看啊,颜色很有层次……”小红书上,有网友在观展之后买了不少文创产品。她提到的“小粉瓶”就是与“小粉炉”同材质打造的“芙蓉石花鸟盖瓶”,是镇博为“小粉炉”搭配的CP。“小粉瓶”一经推出就一抢而空,不少市民只能等补货。

市财政局会同文旅部门印发《推动市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博物馆加大文创开发,将“参观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反哺提升文博场馆开放服务供给水平。

“对博物馆文化创意开发项目取得的事业收入,按照‘收支两条线’要求,全部用于博物馆事业发展和人员激励。”储娟华介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项目取得的收入净收益的不低于70%将用于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夜游项目、精品展览、藏品征集、运转经费、继续投入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其他博物馆事业发展所需,其余用于人员激励。有了这一奖励机制,文化场馆创新动力更强更足。

市财政还会同文旅部门印发并修订《镇江市小剧场建设市级财政以奖代补实施办法》,打造玉山楼、五柳堂等特色小剧场,引进优秀剧目演出,鼓励小剧场进行经营性演出,2024年举办2季全市小剧场演出季,平均上座率超80%,推出各类展示演出活动1350余场,有效推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增长。

从“沉睡”到“沉醉”,文旅不断融合

文化游热潮的背后,是千年文明与现代生活“同频共振”。镇江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近年来,文化资源被源源不断地挖掘并与旅游资源融合,以文促旅成效显著。助力过去与未来“同频共振”的过程中,财政支持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市财政统筹省、市各类资金2.95亿元用于文化旅游发展,支持文旅活动、文旅资源开发和宣传推广、文旅产业发展等。每年投入不低于8000万元,保障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基本运行并全部免费开放,协同文广旅局高质量提升“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2024年完成人均服务6.79人次。

同时,市财政局有效落实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举办金山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发展“跟着诗词游镇江”“跟着科普游镇江”等文旅融合品牌,支持文化和旅游项目深度融合发展。

“2025年,市财政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聚焦打造高能级消费新场景、支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重点发力,为支持文旅市场消费增长注入更强动能。”储娟华表示,将重点支持招引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12项内容,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演艺经济”,满足群众高质量精神文化需求。与此同时,支持“文旅+”产业融合,鼓励“文旅+科技”“文旅+赛事”“文旅+演艺”“文旅+城建”等多元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新时代文旅新场景,带动产业、消费、城市等整体跃升。(记者 单杉 通讯员 杨文青 吴淑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0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