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新年第一会,长三角燃起“拼经济”势头

  2024年第一周结束,长三角各地忙着开工,“拼经济”的势头已经燃起来了。“新年第一会”传递重要信号,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各地锚定发展目标,瞄准高质量发展,已经开启一年新征程。

  企业家坐“C位”

  在“新年第一会”上,不少地方把企业家请到主席台“C位”就座。

  江苏南通的会议现场,几位“张謇杯”杰出企业家与市领导同坐主席台。红色的“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光荣榜”早早张贴在会场外,江苏省优秀企业家、2023年度全市技术创新优秀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优秀企业等奖项集中颁发,企业家们身披绶带上台接受表彰。

  江苏苏州被称为“最强地级市”,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在新年伊始明确发展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GDP迈上3万亿元台阶。受邀参会的企业家们同样被安排在会场中间前排“C位”就座,他们的发言不只讲成绩,而是主要谈对当下经济形势的看法和面临的困难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

  浙江金华的“开门红”攻坚大会上,邀请了100位企业、个体工商户、商会和协会代表参会。政策推出了,该有的红利企业享受到了吗?落地过程中还有没有可以优化的地方?有没有哪些政策,企业觉得“大可不必”?金华此次邀请企业家参会,一方面希望修复和提振市场信心,更重要的是感知经济政策和市场主体之间的“温差”——去年用得少、用不足的政策,淘汰一批;用得好的政策,保留下来,进一步优化。

  在江苏淮安,新型工业化推进会上,部分综合实力强、投资规模大的企业代表被专门安排到主席台就座,会上还为2023年度淮安市制造业综合实力30强企业和年度制造业投资10强企业代表授牌,并兑现工业强市发展专项奖补资金,为部分国家、省专精特新企业代表授信。

  开会坐哪里,重要吗?开会的焦点显然不在位次,而在交流,按照现在的会场条件,即便坐在角落发言,声音一样能被全场注意,从这个层面讲,坐哪里都一样。不过,换个角度,座位是一种象征,主动邀请企业家上主席台,体现的是城市态度,“C位”座席是城市给予的礼遇。尊重、鼓励和支持企业家发展,这曾是费多少口舌才能言明的态度,通过一次“让座”,一目了然。所以,各地纷纷以此释放强烈信号,长三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看重企业家,也比任何时刻更能成就企业家。

  新的一年,长三角各地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关键在企业、在企业家,只有企业敢闯敢试,才能有城市发展的一片新天地。除了礼遇外,“真金白银”的支持也不可少。比如,南通对具有重大技术创新的优质科创项目和初创型科技企业择优采取“拨—投—股”的方式给予支持,单个项目最高资助1000万元;对获得国家资助的重大科技项目,按要求给予配套,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惠企通”2.0平台同时正式上线。政策给力,市场主体就有动力,经济发展就更具活力。

  自揭短板,“不破不立”

  还有一些城市,新年伊始首先自揭短板,直面问题。

  安徽淮北,在历史上则是传统资源型城市,煤炭产业的发展给当地赢得一段时间的红利期,如今产业结构单一的短板逐渐凸显,一些产业因为能耗问题难以落地,从而出现城市发展后劲不足的窘境。淮北濉溪县委经济会议上,44家单位负责人及十多位县领导先后上台汇报,大家现场做总结、列数据,直面发展问题。

  面对困顿局面,濉溪县委书记黄韡提出“濉溪五问”:县域竞争逆水行舟,濉溪发展如何行稳致远?市县同城优势独特,濉溪形象如何塑造提升?文化底蕴独树一帜,濉溪精神如何传承发扬?生活需求日益增长,濉溪人民如何幸福美满?保十争百关键在人,濉溪干部如何敢争一流?

  人们印象中的浙江温州是制造业强市,创新力却稍显逊色。前不久,温州召开市委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会上,市委书记张振丰直言温州面对的“四道坎”:万亿元GDP、要素瓶颈、企业突围、产业重塑。而“爬坡过坎”的关键,是依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但温州在人才招引方面有短板,高层次人才数量、每万人口拥有人才资源数、每万从业人员拥有人才资源数等指标与浙江省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在温高校毕业生留温率始终在33%到40%之间波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仍有待大力提升。

  会上,温州提出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先行试点城市”并出台实施方案,发布“人才新政40条”4.0版本。在此之前,温州已连续三年将人才和科技创新作为工作重点。2022年1月6日,温州首次举行市委人才和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提出科技创新“五倍增五提升”目标,发布“人才新政40条”3.0版本,引导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2023年1月3日,温州再次以此为主题,提出全市“一盘棋”,推动技术、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向山区县有序转移。

  俗话说“不破不立”,发现问题、直面问题之后,便是持续不断推进行动落实,衢州便是个例子。在衢州,新年首个全市会议在智造新城召开。这里占地121平方公里,前身是当地多个园区、开发区,主导产业不一,整体竞争力不足。2020年8月,衢州整合成立智造新城,这里一跃成为衢州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产业创新的主平台。如今,智造新城已经形成了产业链完备的氟硅新材料、锂电新材料、电子化学材料、特色轻工、芯片及传感器、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六大产业集群。

  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对全年经济目标而言,抢抓重大项目投资落地是最直观的增量。1月2日,在江苏,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启动会议在苏州举行。同一天在安徽,合肥至武汉高铁(安徽段)暨全省第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在六安召开。这不仅是在增加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当开工现场的汽笛一鸣响,“踩油门、鼓干劲”的氛围也营造起来了,长三角各地干劲更足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9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