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全市科技镇长团和“百校对接计划”工作推进会召开。省第十六批科技镇长团和第三批“百校对接计划”科技人才专员分别亮出2023年“成绩单”和2024年工作“计划图”。记者获悉,自2023年9月新一批团长和专员上任至今,我市省第十六批科技镇长团已达成产学研合作金额超1亿元;第三批“百校对接计划”科技人才专员转化科研成果77项,落地金额超3000万元。
科技镇长团、“百校对接计划”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市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9月,我市抓住科技镇长团两批轮换契机,首次将镇长团和“百校对接”工作一并研究、通盘部署,并改变以往地方团的做法,围绕我市“2+6+6”创新型产业集群组建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未来产业、现代农业等七大产业团,推动科技镇长团瞄准区域产业所需,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上,积极发挥智库参谋、桥梁纽带、科技服务、以才引才作用。
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团团长卜建说:“第十六批科技镇长团由‘地方团’转变为‘产业团’,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产业指导员对接指导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团积极对接市级专班,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壮大。其全力引进的浪潮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研发中心——浪潮智慧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在浦口投资落地,项目总投资4.5亿元,现已开始场地装修。
生物医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如何抓住人才这个“牛鼻子”?市生物医药产业团团长纪勇介绍,产业团不仅多渠道摸清人才家底,撰写《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调研报告》,还依托在宁知名高校,引进国家、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十余人来宁工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并倡导柔性引才思路,累计协同邀请顶级专家(团队)42人(个)到访南京,帮助我市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我市派驻北京大学科技人才专员李兵去年协助北京大学南京医学分子研究院完成合作成果转化5项,引进创新创业人才5人。他感慨道:“资源获取渠道仍然单一、项目研判能力也存在短板。”下一阶段,他将进一步发挥团队优势,及时将项目信息反馈到相关科技、招商和各产业平台,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
会议充分肯定了“两支队伍”的工作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9月以来,科技镇长团成员走访企业1400余家(次),签订合作协议145份,达成产学研合作金额超1亿元,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87人(个)。“百校对接计划”科技人才专员举办高层互访、政策宣讲活动181场,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6人(个),促进校地共建平台载体12个,转化科研成果77项,落地金额超3000万元。
下一步,“两支队伍”将坚持目标导向,从中心大局、发展角度出发确定工作目标,倒推落实举措。坚持结果导向,聚焦高层次人才、大创新平台等重点工作,做到精准施策。聚焦载体建设,有效整合、优化配置多方力量,切实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树立比学赶超意识,做好科技顾问、产业专家、人才管家,着力推动校地融合发展,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