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农事渐起。走进海安东部区域农业服务中心,智慧化平台格外引人注目。自2024年10月投入使用以来,该平台深度融入农业生产,为春耕备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双丰收。
在精准服务模式下,专家以一带片,对接若干种植大户。高级农艺师王孝兵凭借园艺蔬菜专业背景,负责丁左片区。他定期前往对接大户家中,其巡查轨迹、走访记录等信息在平台上清晰呈现。2025年,王孝兵的巡查轨迹不仅覆盖责任片区,还延伸至非对接大户,尽显他对农业服务的热忱。智慧平台还能清晰统计每位专家为大户服务的次数,并据此进行服务排行榜排名,有效督促专家提升服务质量。
“我通过平台发现滩河村二三组之间的田块小麦长势差,你们前期施了多少肥啊?”在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张和兰正通过平台与智创家庭农场负责人唐家恂进行远程指导。得知唐家恂施了每亩25斤尿素后,张和兰叮嘱可以再补15斤/亩的肥量,以促进弱苗转壮。
张和兰告诉记者,智慧平台可邀请专家对大户进行视频会议、会诊,遇到台风等恶劣天气,能及时了解受灾情况。近期降雨改善土壤墒情也能通过平台掌握,并且能及时查看37个种植主体田间小麦长势,减少重复指导,有更多精力服务其他农户。
在地头间,唐家恂对智慧化服务平台赞不绝口:“这个平台对农事安排帮助很大,今年备耕工作提前开展,目前已完成近半,比往年在育秧前才开始备耕的效率高多了。”他感慨道,如今,通过手机端的数字农场管家App,就能记录农资购买、使用等生产流程信息,轻松算出成本收益,节省了不少时间。
在服务过程中,专家若发现苗情长势特殊,可拍成图片分享在平台部门动态,使得五大区域中心的专家都能查看借鉴,形成信息共享,为专家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了便利。此外,平台整合了农场摄像头资源,专家坐在家中,通过平台就能实时查看农场苗情。
“卫星、无人机、田间传感器协同工作,显示小麦返青期长势较弱,而随着气温升高,长势将逐步变好。”海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周卫介绍,四情监测借助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能实时反馈农作物生长状态,未来还将添置病虫情监测仪器,实现病虫害精准识别。
据统计,平台目前已录入东部区域104户大户信息,随着后续更多大户信息的录入,平台将能全面统计每一个大户的种植情况,为农业生产规划提供有力依据。周卫表示,依托智慧化平台,种植户从靠天吃饭转变为知天而作。下一步,他们将整合现有设备及农场主自购的摄像头、多光谱无人机、遥感数据等,要加强这个板块的数据量、监测范围以及精确度,给海安的粮油生产丰收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