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首页>地方频道>南通>要闻

南通开发区:创新引领锻造新质“区”动力

近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全市三家企业获奖,其中南通开发区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参与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南通励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重点参与的“食品生物制造工业菌种高效选育与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南通开发区系统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养科创“新势力”、锻造发展硬实力所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南通开发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机遇,积极参与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为促进、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厚植沃土构建创新生态

坚持把创新摆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两个作用。在机制突破上用力。组建开发区科创委,高位布局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研究编制《南通开发区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组建企业化招商集团和人才科创招商中心,构建“1+8+N”科创项目招引新机制,形成科技招商强合力。在政策支撑上用心。迭代升级“人才科技新政4.0”,重点支持研发投入大、成果产出高的科技型企业,按上级政策给予1:1配套支持,科技计划兑现资金有力有效。中天海缆落户南通开发区20年来,开发区助力企业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近30项,争取各类扶持资金超亿元。在载体建设上用劲。大力推进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长三角国创中心南通分中心、北大长三角光电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做优做强能达生物医药科创园、能达Beeplus创智天地等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能达科创中心入选“江苏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系统推进“新时代未来产业园”建设,全力构建“智能制造新引擎、开发开放新高地”。

精准滴灌孕育创新之花

针对科创企业“孵、育、引、壮”全生命成长周期,构建科创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体系。助“雏雁”起步。坚持从早抓起、从小抓起,重点关注具有成长性的初创企业,充分释放产学研、项目申报、成果转化等政策红利。励成生物落户开发区后,相关部门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其与江南大学成立联合研究实验室,此次获奖项目就是双方共同攻关的研发应用成果。促“群雁”高飞。聚焦区“3+1”主导产业,引导有研发能力的大中型企业将自身诉求与国家战略需求有效对接,鼓励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推动本土企业大力突破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难题。近三年全区获立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4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3项。树“头雁”领航。大力支持领军企业联合大院大所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加快提档升级。区内中天海缆创建了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中心分中心,并实现了平台载体的开放共享,辐射带动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53家。

嫁接融合赋能成果转化

切实加强区域间科创要素的共享和流通,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激活动能,按下自主创新“快进键”。常态化开展院士企业行、成果发布、高校对接等活动,激励企业家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和引领者。2023年全区R&D占比达3.89%。累计培育出科技型中小企业324家、高新技术企业302家。人才赋能,跑出跨越发展“加速度”。倾力打好引才聚智组合拳,高频举办“能达杯”星湖英才荟、投融资对接会、两院院士开发区行等特色品牌活动。近年来累计引进高层次硕博人才千余人,中天精密入选江苏省人才攻关联合体,南通先通院项目入选首批省级顶级科技人才计划。深度对接,发动融合创新“强引擎”。围绕“3+1”主导产业,三年来共促成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820余项,总金额超3亿元,项目数和金额年均增幅均超过12%。其中,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及上海高校院所合作项目77个。2023年完成市级认定科创项目146个,比上一年同期实现翻番,18个科创项目通过高企认定。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8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