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就被确诊为脑瘫,长大后双腿变形,右手不受控制,凭借相对灵活的左手中指,合肥人杨阳耗时近三年,创作完成20万字小说。前不久,记者来到杨阳家中了解到,随着年龄增长,他的左腿已无法伸直,敲击键盘也变得困难,但他依然坚持阅读写作,梦想成为一名作家,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杨阳用自己左手坚持写作
耗时三年 一根手指敲出20万字小说
2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芜湖路上杨阳家时,他正坐在书桌前修改文章。个子不高、身形瘦弱,由于身体原因,他仅有左手的大拇指、中指和食指能活动,凭借相对灵活的中指逐字敲打。
在这种异于常人的艰难条件下,他耗时近三年,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一本包含两个章节的20万字小说。
杨阳在对自己耗时近三年,创作完成20万字小说进行完善修改
为什么想到写一本小说?这要感谢一位“最熟悉的陌生人”。
杨阳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历过一段消沉的时光,对生活、对写作几乎快要放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广播中认识一个女孩。听闻杨阳的故事,热心的女孩十分触动,经常来家里看望他。
“我不能出门,她就跟我讲外面发生的事,还会带来书籍,比如韩寒的《三重门》、高尔基的《在人间》等。”杨阳说,从那时起他开始慢慢接触小说,爱上文学。在女孩的鼓励下,杨阳重拾对未来的信心,并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开始小说创作。
对于普通人来说,键盘打字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对杨阳来说,几乎耗尽了他所有的力气。每打出几个字,他都会反复地抬头低头,一天写七八百字已是身体的极限,长期伏案工作让他的脊椎疼痛难忍,吃不消时常常大口喘气、咳嗽。
即使如此艰难,杨阳依然坚持了下来。而后他又花费两年时间对文章进行修改,并投递多家出版社期望发表,遗憾的是虽然至今未出版,但他还会继续投稿。
笔耕不辍 写作让他重获新生
43年前,杨阳在合肥出生,由于晚产,一来到这个世界就患上脑瘫。
父母听闻此消息如经受晴天霹雳,为了给儿子治病,小时候他们带着杨阳前往北京、阜阳等地求医问诊,但医生们均表示,由于运动中枢神经损伤,瘫痪几乎无法治愈。
“为什么只有我和其他人不同?”此前,杨阳时常感慨命运的不公,但好在有耐心的家人与书香为伴。
在家人的帮助下,杨阳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学会了吃饭、洗衣服、上厕所等基本生活技能。他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量不去麻烦别人,这样就挺好。
渐渐地,到了上学的年纪,杨阳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走进学校。
记者了解到,脑瘫不会对他的智力造成影响,对知识他展现出十足的渴望。于是妈妈和身为老师的奶奶做了个决定,在家里教他读书识字。“小时候,奶奶会制成很多张拼音小纸片,放在阳阳手里,教他念。”杨阳妈妈说,学会了拼音后又开始学汉字。
2000年,二十岁的杨阳开始写作,同年第一篇文章《追星》见报发表。
“当时特别开心,拿着25元的稿费请家人吃了饭。”谈起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发表文章的经历,杨阳依然十分激动,迫不及待地去翻阅当年的报纸。因为那时还没有电脑,他只能用笔和纸写,“一篇文章得写整整一天, 写完后汗流浃背。”
杨阳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分享自己阅读感受
虽然身体很累,但写作让杨阳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快乐。“我找到了可以做的事情,不管这件事能不能做成,但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还有一点小成绩。”
说到这儿,杨阳自豪地让母亲拿出这二十多年来发表的文章,厚厚一沓报纸,承载了他对精神生活的渴求。
如今,他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杨阳有话说”,影评、情感、体育……只要是感兴趣的内容都写下来,从2019年9月至今已有超260篇原创文章。在账号介绍中,他称自己是一位“老男孩”,这份好奇心让杨阳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受家人影响 相信坚持的力量
一路走来,杨阳获得不少外界的关注和帮扶。
杨阳妈妈告诉记者,小时候带孩子去北京求医的路上,碰到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得知阳阳爱读书,回去后寄了一大箱小人书,至今仍珍藏家中。
与此同时,杨阳一家所在的芜湖路街道茶亭社区也为他申请到低保政策、护理补贴和困难补贴。社区民政工作人员表示,会定期提供居家托养服务,比如送饭、打扫卫生、理发等。
交谈过程中,记者发现,杨阳使用最多的词是“坚持”。
当被问到“是否想过会放弃”时,杨阳十分坚定地说,“坚持一下就好了,有些事情你不去尝试,就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尝试了或许就成了。”
在杨阳心中,奶奶是他人生的启蒙老师。前20年的时光里,不仅教他读书写字,还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他。杨阳回忆,奶奶在世时经常去老年大学学国画,“一开始画得不好,但她每天都要画,用很多报纸练习,后来她的画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从那时起,小杨阳第一次直观感受到“坚持”的力量,只要是愿意的事情就要坚持做下去,就会看到进步和成绩。“奶奶这么大年纪都能克服困难,我一定也可以做到!”
杨阳独自在房间里写作
至今,在杨阳房间里,还挂着奶奶生前画的国画,每每看到都备受鼓舞。
发表文章时,杨阳喜欢使用笔名,最常用的一个是“杨东升”,另一个叫“夸父追日”。对此,他解释道,希望自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朝气蓬勃,有时又觉得自己像夸父一样努力奔跑,终有一天到达理想的彼岸。
如他的名字一般,杨阳常怀感恩之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允许一切可能的事情发生,坚信之后的日子必定充满阳光。
他借用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经典台词表达心境: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是什么味道。
“现在我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希望小说发表,另一个是能把左腿治好,如果左腿可以伸直,站起来还是有希望的。”身体不便加上父母年纪渐长,杨阳已经好几年没有出门了,最大的愿望就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什么都行,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自然风光,观看体育比赛,这都是我所期待的。”
【记者手记】
在前往杨阳家的途中,我十分忐忑,怎样交流既有效又不触碰创伤。在见到杨阳的那一刻,心中的包袱便卸下了。
他语速缓慢、声音低沉,却热情礼貌地与到访人员依次打招呼。他个子不高、身形瘦小,但目光坚毅且思维敏捷。对话过程中,娓娓道来的同时,杨阳也不忘照顾他人感受,虽然身体不便,但目光所及是满满的诚意。
当提出想看看他的文章时,母亲十分自豪地将一沓厚厚的报刊从柜子里拿出,每张报纸都被折叠成相同大小,堆叠整齐,如数家珍般向我们介绍每篇文章背后的故事,苍老的脸上笑靥如花。
杨阳的屋子陈设十分简洁,一个小床、一面柜子、一张书桌、一台电视,书桌旁摆放着尘封许久的轮椅,成了他对外面世界的挂牵。
坐在书桌前,杨阳喜欢仰起头望向窗外,他会想些什么呢?或许就像他的座右铭一样: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李润媛/文 王浩 吴翰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