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民智、汇民意、凝民心,全民接力为“强城”献计。昨日,由市委政研室与市政府研究室、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推出的“强城有我、共赴未来”问计于民活动“金点子”名单公布。历时两个月,围绕“强城”行动如何拓空间、优环境、提品质,市域内外各领域专家学者和广大市民集思广益、真诚献计,共汇集3000多条意见、建议。
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实施“强城行动”三年计划,让温州成为青年人近悦远来的向往之地、辐射浙南闽北赣东的现代化拥江滨海花园城市。随后启动的“强城有我、共赴未来”问计于民活动,聚焦市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精心设计瓯江新城等“一核十片”亮点区块建设、内畅外快的城市综合“交通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营造生态宜居环境、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等系列话题,引导广大市民提出最关心的事项和最殷切的诉求。
热心市民网友、温商乡贤、党员干部、专家学者等各界人士以真诚建议热情回应市委、市政府开门问计。线上线下收集的意见建议包括加快推进瓯江两岸一体化发展、以产兴城推进“产城人”的融合、打造“1小时交通圈”、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打造城市历史文化新IP等。其中有的是三言两语的真知灼见,有的是系统论述,一计一策中,都饱含市民对温州发展的满满期待。
围绕城市拓空间,有市民呼吁瓯江两岸基础设施加快互联互通,密路网、密桥梁、密隧道;围绕优环境,城市要实现“公园中长着城市,城市本身就是个公园”引起市民的共鸣;围绕提品质,市民就老旧小区改造、打通断头路、轨道交通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等具体方面出谋划策。
一言一计,折射出市民对温州发展的关切和热爱。随着“强城有我、共赴未来”问计于民活动收官,主办方也已将此次活动中的“新做法”“好点子”形成建议摘编,转达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研究吸收。为了对关心温州发展、热心建言献策的市民表示感谢,主办方从精选的建议中评选出40个“金点子”,向社会公布以飨读者,进一步凝聚起温州“强城”的磅礴力量。(记者 孙余丹)
“强城有我、共赴未来”问计于民活动“金点子”获奖名单
1.关于增设公益体育活动空间方便市民体育健身的建议。(王国辉)
2.关于完善公共交通系统,降低出行成本的建议。(张女士)
3.关于温州大街小巷增加绿植的建议。(周淑荣)
4.关于开展城市建设,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建议。(田哲诚)
5.关于景山栈道全市推广的建议。(李义孟)
6.关于老城区通过文旅带动打造新消费场景的建议。(戴志宣)
7.关于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多便利化服务的建议。(黄星翔)
8.关于加大引入多样性和高品质的文艺演出的建议。(蒋培丽)
9.打造“城市封面”,加快推进超高层建筑建设的建议。(陈为政)
10.建好各旅游景点之间交通的建议。(林女士)
11.搭建高质量就业创业平台、打造绿色创客共创之城的建议。(华 芝)
12.关于瓯江新城规划环线现代化有轨电车的建议。(陈利勇)
13.关于提升城市通行友好度,缓解城市拥堵的建议。(潘诞特)
14.加强历史文化活化利用,打造三条文化带的建议。(黄先生)
15.加快沿江快速路一期(西段)工程实施的建议。(袁美平)
16.关于打造温州市区核心历史景区的建议。(林贤波)
17.关于提高城市宜居性,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居住的建议。(李 挺)
18.关于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黄和息)
19.打造“公园城市”的建议。(陈国胜)
20.在大学城一带打造“15分钟思政育人文化圈”的建议。(叶 飞)
21.关于跨县公路网重新构建梳理,打通“断头路”的建议。(陈赛宽)
22.关于高质量发展总部经济的建议。 (Austin/KeShiDian)
23.关于解决修路扰民问题的建议。(陈先生)
24.打造C9校友会大联盟吸引青年的建议。(李 勃)
25.关于公园增设便民设施的建议。(金勇攀)
26.打造温州城市历史文化双IP的建议。(李玉信)
27.培育温州地方特色文化传播品牌的建议。(卢 达)
28.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小程序的建议。(何 伟)
29.关于实现相邻社区共享设施、睦邻友好的建议。(何 泽)
30.关于延长轨道交通服务时间的建议。(方 耀)
31.关于都市服务核聚人气的建议。(盛建峰)
32.瓯江新城打造“城市封面”的建议。(童宗煌)
33.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议。(胡庆贺)
34.打造“1小时交通圈”的建议。(徐锦栋)
35.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进行“有温度的城市更新”的建议。(张贤都)
36.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议。(金 平)
37.推动“南戏故里”破圈出海的建议。(俞为民)
38.挖掘梳理城市文化脉络,增强对外交流互动的建议。(胡念望)
39.关于一体化规划公园城市布局的建议。(应苗苗)
40.统筹推进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叶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