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小渔的心里,有一辆很神奇的摩托。它开往合肥的东南西北与春夏秋冬、车上满是美食香气,串起生活回忆。他将这种想法编成了歌曲《合肥小摩托》,“就想唱出合肥这座城市的魅力,”李小渔要和乐队一起,唱遍合肥,唱遍安徽。
“新合肥人”扎根,在音乐里表达城市热爱
李小渔原名李智,铜陵人。16岁时,李小渔来合肥求学。毕业后,他到北京闯荡。目前在合肥从事音乐制作。
在他看来,自己有三个家。一个是铜陵老家,一个是在合肥的住所,一个是自己的音乐教室。绝大多数时间,李小渔都是和乐器相伴,“听不到旋律就觉得生活没滋味。”
《合肥小摩托》是李小渔最新的作品。2018年,他还写过一首《在合肥我们一起长大》,轻快的曲调与写实的歌词,甚至让这首歌在今年儿童节时再次翻红。“大蜀山踏过了多少青苔”“天鹅湖升起了明月一面”,他用平实的口吻,敲开了许多人感性的大门。
“这是我的情愫。”轻靠着椅子,一手在空中旋绕着画出一道弧线,李小渔轻哼起了那段熟悉的旋律。他很喜欢这首歌曲,花费大半个月选择适配的乐器、选用爱尔兰蓝草风格进行表达、并将其送到国外进行后期制作,李小渔说,“我的爱都在这里了。”
回合肥后,李小渔做了很多事情。2023年,他组建了安徽彩虹乐团,搭建了一个有十支乐队的乐队矩阵,并在其中担任主唱、贝斯手以及负责作词作曲。同年,他与校园时的一位乐队老友组成重猩猩之火乐队,并将《合肥小摩托》这首描写合肥的歌曲作为首发。
李小渔热爱合肥的大街小巷;他为蓝天救援队写歌;为遇见的外卖小哥献唱。城市生活,成为了他的创作主题,“有网友还唱了许多歌曲的合肥版,我还挺感动。”
寻梦北漂,归来为故土写歌
北京安放了李小渔的青年故事。从合肥的学校毕业后,意气风发的他直接北上。“那时候的我还顶着一个爆炸头,戴着一些首饰,”李小渔张开双手,在自己的头顶上画出一个大大的圈,他说当时自视为摇滚青年,“头发可以有这个高度。”
在外打拼的日子里,李小渔用音乐帮各地美食做宣传、为各大企业写歌,甚至参加全国性比赛获奖。90年代,李小渔写下了一首《瞬间》,获得了数亿次点击量。目前,他已经创作了300多首歌曲。
2016年回到合肥,李小渔和朋友参加了外地的音乐交流学习活动,他遇见了许多和他一样的音乐人。从这时开始,李小渔开始将音乐源头对准自己的家乡。
《铜陵恋歌》、《皖美如歌》等歌曲的相继上线,也让本地市民看到了这位用歌曲为家乡传唱的音乐人。“音乐就是我的笔和纸,大家所听到的都是我心里的表达。”
李智还致力于将合肥的音乐爱好者集聚到一起。”第一步先是唱遍合肥,然后再唱遍安徽。”李小渔希望每个城市都能有一首自己的歌。
李小渔在工作室内忙碌
会“长大”的歌曲,与一颗不会变老的心
从最开始的摇滚朋克,到如今的民谣和流行,李小渔说,“音乐是会跟着人的心境变化的,青春时的放肆与中年时的沉稳,都会在曲调中反映出来。”如今,40岁的李小渔还把自己形容为“少年”,“永远积极向上。”
歌曲制作更精细,李小渔却致力于在选材上追求简单。观察生活的城市,是他认为能够洞见真实的方式。“就写你遇到的人、拥有过的童年、看到的风景。”于是,李小渔创作下《在合肥我们一起长大》与《合肥小摩托》。
安徽彩虹乐团的盈利不算太高,但李小渔没有将这个太放在心上。他认为这就是一个平台,一个音乐爱好者相聚在一起的平台。“因为热爱,所以联结。”情感共振下,李小渔甚至会在制作时遇到许多乐于帮助自己的人,例如免费提供拍摄工具、免费提供场地。李小渔感慨,“城里有很多热爱音乐的人。”
当下,李小渔就想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唱出来,唱给这座城市听。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