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发布《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3》(以下简称“指数报告”)。指数报告显示,三省一市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加速前进,41个城市协同创新能力排名中,南京位列第三。
指数报告以提升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策源力、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为评价对象,以2011年为基期,测算评估了2011年至2022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进程。测算指标体系包括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成果共用、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等5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
测算结果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从2011年的100分(基期)增长至2022年的262.48分,201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幅达11.17%。三省一市41个城市协同创新能力排名中,上海持续发挥龙头引领地位,带动长三角地区科技合作和创新一体化,杭州、南京、苏州、合肥紧随其后,成为长三角跨区域协同创新重要枢纽。
指数报告指出,不断深化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格局的重要内涵和关键路径,尤其在创新要素集聚、科技成果共享、产业体系布局方面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在创新要素方面,人、财、物正加速汇聚,长三角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3.2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0.7个百分点;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76.2人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2倍;大型仪器共享数量达到4万多套、价值超522亿元。
长三角科研合作网络不断密集。区域国际科技论文合作数量达到27916篇,较2018年增长50%,41个城市全部深度参与到区域科研合作网络之中。三省一市之间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863.45亿元,较2018年增长4.19倍。
跨区域的资金流动则为三省一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协同提供了重要动力,逐步形成了以资金链为主导的多链协同模式。指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长三角地区的上市企业在三省一市之间的跨区域投资企业数达538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