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淳区东坝街道将社会治理工作站下沉到村 ——
一“站”到底,唤醒乡村生命力
3个功能室,3名常驻工作人员,100多平方米的活动空间,却“容纳”了5000多人的生活琐碎——在高淳区东坝街道下坝村,今年5月启用的集成式村级社会治理工作站,为基层社会治理嵌入了高效运转的“中央处理器”。
社会治理工作站下沉到村,是东坝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开展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步,下坝村便是“探路先锋”。
“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覆盖全街,能够链动多方资源,却难以事无巨细‘照顾’到各村的不同情况。”东坝街道党工委书记唐庭辉说,让社会治理资源再下沉一步,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再加深一层,党员、群众有阵地,解纷、服务更精细,村庄、街道强动能,乡村发展才更具生命力。
小站网罗“能人异士”
看似“人丁单薄”的工作站,背后有着“千军万马”。
暑期即将结束,下坝村退休老党员王老保的志愿工作也将告一段落。从7月份毛遂自荐参加村上开办的暑托班后,这个夏天,他已经给孩子们上了18节硬笔书法课。乘着清晨的凉风而来,却总避不开午后的烈日,但王老保一节课也没落下。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他的退休生活充满了光和热。
“村上有需要,义不容辞。”王老保说。随着村里青壮劳动力出村进厂,家家户户要么没人在家,要么是上了年岁的,小孩暑期怎么过,让家长们烦上心头。村办暑托班“上线”解忧,社会治理工作站“网上”招人,区街村多方联动,志愿教师竞争上岗。
“村社会治理工作站以‘党建+网格+公共服务’为核心,通过‘一张网’,链接公共服务‘N个点’,打开资源网格共享、服务网格协同、问题网格解决的新局面。”下坝村党总支书记姚小红说,村里设立了17名党员中心户,划分到8个网格党小组,将党的基层组织融入村域治理网格。
像王老保这类老党员经常走在公共服务一线。在村庄环境整治推进中,村上的老支书王新建带头清理门口的堆积物,村民们深受感染,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一些因村民利益带来的纠纷阻碍也消解不少。
热衷于发挥余热的老党员们,有了更为明确的身份——下坝村社会治理骨干力量之一,社会治理工作站就是他们的阵地。与他们并肩的,还有村里的乡贤五老、致富能手等。
这是下坝村社会治理工作站的“冰山一角”。工作站大厅墙上多方治理资源分布图清晰明了:政法网格员、驻村民警辅警、村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综合行政执法、平安志愿者等“能人异士”尽入网格。街道链动的资源同步下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有了更生动的落点。
多元解纷“家长里短”
社会治理资源下沉到村带来哪些直观变化?下坝村村干部陈强深有感触,“找对关键人物,村里长期难解的村民纠纷,也能消解得立竿见影。”
村民杨立新平时节俭,经常在村子周边捡一些断枝枯木,在自家院内烧开水炉子。但左右邻居的被子、衣服等就晒在外面,难免落上一层草木灰,几次三番下来,邻居们都心生怨言,也多次跟村内网格员反映情况。网格员时不时上门劝解,却都无功而返。时间一久,邻里关系渐生嫌隙,不利村庄和谐。
这事谁能解?依托村社会治理工作站的“近水楼台”,政法网格员是不二人选。政法网格员上门后,从安全和法律角度就其开放式“烧开水”问题,摆事实、讲道理,杨立新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转变了态度,明确表示以后一定注意,不给邻居们添麻烦,还希望大家监督他。
这只是乡村里家长里短最寻常的一幕。“村民纠纷和诉求纷繁复杂,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成效,及时处理到位才能避免小事变大。治理资源送到‘家门口’,处理村务也更游刃有余。”陈强说,如今村里的治理体系更为完善,治理能力稳步提升,治理过程精准高效。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什么时候该打村民之间感情牌,什么时候该亮法律原则红线牌,都有相对应的治理资源迎难而上。下坝村社会治理工作站既摸得清,也用得明。在政法网格员和村法律顾问的耳濡目染下,陈强等一众有生力量成为村上法律明白人,自身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解纷与服务并行。在村社会治理工作站,街道水、电、气、讯等公共服务行业,在此建立便民服务小队,依托网格走访了解群众微需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前不久,国网东坝供电所工作人员来到村社会治理工作站,联合多部门开展公益服务活动,主动了解居民用电需求,受到村民一致好评,“能多听听老百姓意见,多带来实惠,我们都喜欢”。
积分引导“上下一心”
多元解纷促和谐,为民解忧办实事,如今的下坝村,少了些争吵,多了些笑语,少了些忧愁,多了些笑容。正如村民所言,“实事办到心坎上,大家对村里的满意度也直线上升。”
社会治理工作站是铺垫,引导村民自治是关键。东坝街道党工委深刻认识到,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各村作为基层治理基本单元的重要作用,将村民自治更好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塑造村“两委”与村民互信互助、同心共向的乡村发展大格局。
“过去的现实问题是,乡村老龄人口多,村民很多时候自顾不暇,哪有心情参与村民自治?”姚小红坦言,以社会治理工作站为纽带,通过调纠纷、解民忧的为民行动,村里做足了前期准备,并同步创新“双向”积分制工作法,让村民群众站上村庄治理“C位”。
此前,下坝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民魏全海院门口长期乱堆垃圾,网格员上门劝说,他也不以为意。实行积分制后情况不同了:由于多次卫生检查不合格,村里按照积分管理办法,对该户进行了扣分处理。“在村里分数垫底,面子都丢光了,这可怎么办。”魏全海找到网格员诉苦,网格员也借机引导。之后,魏全海每天落实“门前三包”,还积极报名参加各类活动,没多久积分冲到了全村前列。
社会治理工作站里,“积分超市”也派上用场。牙刷、蚊香、水果刀、垃圾袋、粮油米……二三十项生活用品用积分即可兑换。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得实惠,“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村里事”变成“家家事”,村民自治习惯养成,下坝村还在布局一盘大棋——
依托愈发紧密的干群关系、热情高涨的自治动力,带动广大群众在村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建设、银杏片污水管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胥河整治项目、沿河风光带打造等重点工作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以基层治理的完善升级,唤醒乡村发展的蓬勃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