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交通出行、企业培育、电商发展……两会期间,来自各行各业的合肥市人大代表,立足工作实际,建发展之言,献务实之策,共话未来发展。
大家一致认为,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然吹响,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合肥正满怀信心,以昂扬斗志,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市人大代表吴玲玲:让广大市民乐享“绿色福利”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市人大代表、安徽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吴玲玲表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她最关注的是生态环保方面的内容。
“去年,巢湖治理成效显著。巢湖水质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巢湖越冬鸟类创有数据以来最多。”吴玲玲说,政府工作报告用具体案例、客观数据,呈现了一份“绿色成绩单”,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吴玲玲认为,随着环巢湖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的推进,巢湖水质不断向好,但是巢湖治理与修复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关注。今年两会,她带来了“关注恢复农田沟渠水生植被生态净化系统的建议”。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最终汇集至沟渠系统的特点,这也有利于统一治理,而水生植物具有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吴玲玲建议,结合高标准农田整治工作,推行农田沟渠植被净化系统,通过边沟种草、岸堤植树、沟塘种植水生植物,并设置多级拦截坝、透水坝来固定坡岸泥沙等措施,降低水体中氮磷含量,达到生态净化的作用。“水生植物结合自然恢复和人工辅助,可以种植空心菜、茭白、水芹、莲、野菱、苦草、沮草等。”
2024年政府工作安排中提到,科学配套沿湖生态休闲设施,让百姓拥湖、近湖,更能亲湖。吴玲玲建议,进一步完善环湖公共服务设施,给群众出行带来舒心体验。“建议相关部门借鉴先发城市湿地管理经验,结合湿地功能分区,出台湿地保护分区正、负面清单,更好地护航湿地生态,也让广大市民乐享‘绿色福利’。”
市人大代表何轶鸥:持续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指数
2023年,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开通运营,2号线、3号线直达肥东、肥西县城,运营总里程突破200公里,轨道交通迈入市县一体时代。
“过去一年,合肥轨道紧跟合肥发展的高速度,对城市的带动力更强,给市民的获得感更多。”市人大代表、合肥轨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轶鸥说,随着轨道交通2、3号线延长线开通运营,合肥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200公里,更多的市民选择乘坐城市轨道交通出行。
2024年政府工作安排中提到,开通运营轨道交通4号线南延线、8号线一期。何轶鸥表示:“我们将按既定时间倒排工期,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确保如期实现目标。今年,我们将延续执行惠民票价政策,继续用‘五心’服务倾力守护便捷高效的城市动脉,让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过去一年,合肥轨道围绕“小地块”做好“大文章”,以TOD开发项目为载体,探索TOD链接科创、产业等多元复合业态。为了缓解城市核心区土地资源稀缺的现状,更好实现高效集约复合利用地铁站点空间,今年何轶鸥带来了“关于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高效开发利用的建议”。
“建议借鉴先发城市经验做法,结合合肥市‘集约化用地’试点城市目标,尽快提供地下空间分层确权相关政策支持,通过分层确权,明确轨道及地上地下空间所属权,实现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为城市更新提供更大空间。”何轶鸥说,相信随着合肥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将不断刷新市民出行幸福指数。
市人大代表单浩东:培养和发掘农村直播带头人
市人大代表、安徽昊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单浩东说,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谋划,提炼出9项重点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接地气、聚民意、高站位,让我们看到了合肥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4年政府工作安排中提到,实施地产品推广行动,全面梳理产品目录,积极培育电商平台。对此,单浩东深有感触,“线上销售是一个趋势,也是食品产业必须开辟的销售渠道。”
“我们将不断进行产品的研发创新,细分产品类别。”单浩东认为,企业应深入了解市场,调整产品策略,并积极拥抱电商,培养和发掘农村直播带头人,让好的农产品出得去、卖得好,也让农民不断增收。
市人大代表谢申衡:尽心培育出更多本土百亿、千亿级企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近六成,新增百亿产值工业企业6户、总数22户……去年,合肥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作为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市人大代表、大恒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申衡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这些年,合肥的名气越来越大,特别是合肥以产业投资引入优质企业,培育壮大本地产业链的做法,成为许多地方学习的榜样。”
谢申衡建议,着眼未来,合肥应以更大的力度培育本土企业,特别是对研发、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花更多精力调研、扶持,尽心培育出更多合肥本土百亿、千亿级的企业,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同时,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完善面向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补助和奖励等优惠政策,激发本土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
“加强本土企业培育,让更多创新型人才在此汇聚,这将为合肥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谢申衡认为,一座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人才,而高质量的龙头企业则是培养和输出高质量人才的高地之一。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周洪 李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