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全国首批300家5G工厂 江苏97家入选

  5月27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关于深入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江苏省数实融合强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3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9年全国第一,13个设区市全部入选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累计创建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8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2家,全国首批300家5G工厂中江苏省97家;苏州入选首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真金白银支持 强化标杆引领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推动“智改数转网联”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省委、省政府将“智改数转网联”工作列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和高质量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省政府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企业是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主体。省财政每年拿出12亿元专项资金,各市县约40亿元协同对数字化转型项目给予贷款贴息补助,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智改数转网联”。

  对标世界一流水平,江苏省支持重点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标杆,以点带面推动更多中小企业“看样学样”,累计培育省级智能制造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工厂)646家。

  打造标杆的同时,江苏省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加快建设智能制造车间,强化星级上云企业建设,推广一批小快轻准的工业APP和解决方案,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累计培育省级智能制造车间2480个、星级上云企业超2.4万家。

  抓特色园区提档升级,江苏省推动“平台+园区”“平台+基地”创新发展,打造“智改数转网联”样板园区,支持省级以上园区丰富数字化服务供给,建设全面感知、泛在联接的智慧园区,促进区域整体转型升级,累计培育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52家。

  系统诊断 分类改造

  聚焦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江苏省开展免费诊断,系统建立“宣传、评估、诊断、规划、实施”的诊断流程,引进培育优质服务商近千家,“一企一策”靶向制定解决方案,累计组织5.3万家企业开展线上两化融合自评估,4.5万家企业开展线上智能制造成熟度自评估,数量均居全国第一;累计为4.3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免费诊断;累计实施改造项目约5万个,2万余家企业完成改造项目约2.5万个。

  “智改数转网联”过程中,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企业“智改数转”需求各有不同。江苏省强化分类改造,引导企业开展生产设备数字化“微改造”“轻改造”,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安排27.9亿元,支持“智改数转网联”重点建设项目556个。

  加速企业业务流程升级,江苏省鼓励企业利用信息化系统、平台对设计、生产、经营、仓储等关键环节加强数字化管理,以数据驱动企业全流程改造升级。截至2023年底,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9.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等指标提前完成“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

  加快企业互联网建设,江苏省推动企业内网改造升级,支持企业利用工业PON、TSN、工业无线、5G等技术,建设企业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累计实施“5G+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项目1394个、融合项目1021个,企业研发、生产、运营和服务的网络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强化基础支撑 优化培育生态

  当下,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的共识。江苏省实施“一链一平台”工程,全面加快5G、千兆光网、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设5G基站24.3万座,部署10G PON端口143万个;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59.9万架,总算力规模达17EFLOPS。出台《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加速工业互联网规模化运用,累计创建国家级双跨平台5个,培育省级重点平台161个,服务超4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

  进一步优化“智改数转网联”环境,江苏省围绕“1650”产业体系,编制发布集成电路、化工、服装等12个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和标准规范,共梳理99个关键环节、251个重点场景、101个企业案例,为广大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路线图。

  加强数字产业发展,江苏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推动出台全国首部省级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地方性法规,高水平推进国家车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等先导区建设,加速工业软件、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车联网、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化发展,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1.4%。

  数字化转型亟需高层次科研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及高素质技能人才。江苏省持续推进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建设江苏大学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学院等“智改数转网联”领域高校产业学院。同时,实施“英才名匠”培育工程,每年组织培训1万名以上经营管理和基层骨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数字化转型人才。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 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6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