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三次全体会议上,沪苏浙皖41个成员城市以“打造跨域合作新典范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共商合作、共话发展。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二十三次全体会议现场。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滁州始终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借东风、搭平台、促合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一体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三、全国百强,实现了从全省“总量第一方阵、人均靠后”向“总量第三、人均前列”的历史性转变。在省辖市季度“赛马”评议中,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连续4个季度位居全省前三。
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上来,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加快打造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贡献更大力量。
今年以来,滁州经开区强化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在融入长三角、推动一体化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累计承接长三角地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7个,协议总投资80.2亿元;累计引进长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近40名;与浙江丽水经开区合作成立丽水康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累计实现营收47.8亿元。“此次会议的召开,为我们学习先进经验、谋划重点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平台。”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吴孝水表示,园区将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推进长三角城市合作的新使命、新要求,加大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强化科技人才合作、提升开放发展水平,进一步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集群,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融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交融互通,在深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体现园区担当、展现园区作为。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者和受益者,中新苏滁高新区先后被写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规划,园区60%的外资项目、70%的投资额、80%的项目数来自长三角地区,成为滁州对外开放合作示范窗口。中新苏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广兰表示,园区将更加坚定下好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先手棋,抢抓机遇、夺占先机,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全力打造长三角标准的“亭满意·最苏心”营商环境品牌,为承接先发地区溢出产业练好“基本功”、打好“组合拳”,以昂扬自信和奋发有为的姿态面貌,争创省际产业合作样板园区,奋力展现省际合作典范新活力。
嘉宾们考察中新苏滁高新区规划馆。
“近年来,我市以‘融圈进群’为方向,以省际毗邻地区和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为重点,深度嵌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区域合作全面深化、产业链接更加紧密、开放活力不断释放、共建共享稳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市发改委主任徐军表示,接下来,我市将聚焦全面融入、科技赋能、转型升级、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等,不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协同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共筑基础设施网络、增强民生福祉,进一步将左右逢源、资源良好、腹地广阔等区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加快打造安徽高质量发展重要一极。
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区域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发展的省际毗邻区域。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专职副主任郝仙红表示,2021年启动建设以来,两个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合计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24个,协议总投资960亿元,来自长三角地区项目占比达75%,其中百亿元项目3个。此外,江北新区-汊河生物医药产业合作区、浦口-南谯合作共建产业园成效初显,滁宁城铁、汊河大桥等一批省际互联互通项目建成投用。“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聚焦‘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加快推进宁滁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加快打造标杆性、可复制的毗邻合作样板区。”
抢抓机遇才能乘势而上。近年来,滁州高新区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023年以来招引的38个项目中有27个项目来自于长三角地区,占比71.1%,鑫铂股份成长为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天大集团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天康集团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英发睿能新晋独角兽企业、系全市首家。滁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吕传华表示,园区将继续对标长三角先进园区,牢牢把握“高”和“新”发展定位,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做好产业培育与提升,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不断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