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洞头区中心敬老院暨残疾人托养中心开业、洞头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揭牌;就在早前几天,洞头区银海社区、小荆村等地10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成,为居民提供完善的养老服务;布袋岙安置房霓惠苑、银城花苑二期等8个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完成,市民喝上了更干净的水……
一桩桩一件件,都直指民生所需,切中民生幸福。在洞头,这样的“幸福要事”,通过各级基层党组织的“三问”逐一激活,并有效落实,受到群众广泛好评,满意率达98%以上。
“幸福要事”做什么?问需于民
近年来,各地政府每年都聚力民生实事项目,这些项目多着眼于百姓的共性问题,满足多数人的需求。但现实中,也有许多民生小事虽未能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却是每个个体或小群体日日面临的“大麻烦”,如何解决这些“要事”,提高百姓的幸福感?2022年起,洞头区在“共享社·幸福里”建设中,突出“百姓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推出“幸福要事”行动。
该行动贯通区街村三级和机关单位,围绕便民利民、结对帮困、交通出行、基础设施、群众活动、公共服务、环境改善等七个方面重点,通过区领导下沉走访、千名干部“敲门行动”,按照每年每个部门2件、街镇5件、村社3件、小区3件实事的底线要求,梳理建立“幸福要事项目库”,并限定在当年解决。
状元村烟墩炮山的乡间道路总长不到一公里,但周边150余户村民因部分路段存在路肩狭窄、路面老化等状况,出行十分不便。这件难事被列入了“幸福要事”库,当地政府多方筹集资金,拓宽路肩、修整路面、修缮护栏,并对边坡边角地进行驳坎和硬化。
“以前道路两侧都是垃圾、泡沫、枯枝,蚊蝇滋生,现在道路宽敞整洁,好几户人家的电瓶车、小汽车可以直接通到家门口。”村民鲍胜利感慨道。
为避免“要事不要”“实事不接地气”,洞头区灵活运用街道村社各类沟通机制,突出重点问、近距离问、线上互动问,收集诉求,组合问题。比如东屏街道有“同坐一条板凳”的厝边议事会,霓屿街道有“霓有话说”,区政协有“民生议事堂”,等等。百姓大大小小的难事、要事,都被收集上来。去年,洞头区部门、街镇、村社三个层面共组织召开民生问需会270余场,收集各类问题700余个。
与年度民生实事最大的不同,是“幸福要事”项目门槛低,只要符合三人及以上共同诉求,解决后能明显改善群众生活的,就可以随时增补,真正是民有所求,必有所为。
“幸福要事”怎么干?定期问效
虽然是零零碎碎的小事,但洞头区打破思维惯性,以百姓需求为关注点,强化资源整合、服务融合、工作结合,集全区之力,将百姓幸福要事落细办实。
据洞头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通过“书记抓、抓书记”方式,大力推行“幸福要事”领办制,部门、街镇、村社党组织书记带头领办辖区内重难点“幸福要事”,自干部到普通党员,人人要积极领办和参与。每年6月底前和12月底前,各街镇组织属地村社分别召开“幸福要事”问效会和年度总结会,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党员代表、村(居)民代表等参会,围绕前期收集办理的“幸福要事”开展问效,会后要进一步完善交办督办,切实做到事事有反馈,件件有落实。
与此同时,洞头的“幸福要事”的办结举措,还被划分为改革突破、制度迭代、创新亮点等三类榜单,结合“共享社·幸福里”大比武,立标揭榜、对标突破,推动“幸福要事”办理竞跑。通过“红”“黄”“绿”三色督导管理,鞭打“慢马”,表扬“良驹”,比学赶超,实现“幸福要事”服务成效有标准、能比照。
“幸福要事”做得如何?问绩于民
2024年1月3日,洞头区中心敬老院正式开业。“这里设施很全,房间也大,最方便的是交通好,以后我住进来,儿子能时常过来看看我。”家住北岙街道的陈琪妹老人一口气走遍敬老院,表示十分满意。
“幸福要事”做得好不好,数据也许会偏颇,但群众的评价是实实在在的。洞头区坚持把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依托第三方机构,实施“幸福要事”社会满意度测评,并纳入区级街道(乡镇)、部门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加大“下考上”权重,将比拼考核由干事角度转向口碑角度,强化“幸福要事”的群众参与感、体验感。此外,洞头还通过“幸福要事”线上挂牌,由平台抓取数据、集成分析,实现全域范围供需匹配、资源调配,打破以往为民办事“一场活动、一阵风”的惯性印象。
一枝一叶总关情,万家忧乐体现在点滴小事。像办年度民生实事一样办理群众身边的小事,自“幸福要事”实施以来,洞头区各部门整合资源,为邻里食堂、健康驿站、共富工坊等方面统筹保障资金达550多万元,累计办理各类“幸福要事”1178件,群众满意率98%以上。
在全省首次发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四感”指数中,洞头位列山区26县和海岛6县第一。(记者 徐龙飞 通讯员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