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首页>地方频道>温州>要闻

温州正再次筑起开放融通的“新码头”

着力于打造高能级开放城市,2024年我市聚焦平台提能级、枢纽健全、模式创新三件大事,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同步推进:实现温州港五座5万-10万吨码头主体完工、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温州综保区2期通过验收,新增国际客货运航线5条,开行中欧班列温州号135列,全省首条TIR线路在温首发,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增长79.4%……

27年前的1998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第三次到访温州,看到机场路、大桥、码头、铁路一片繁荣建设场景,以“筑码头,闯天下”总结当时温州人的二次创业。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在谈及开放强市话题时,也有代表委员感慨今天的温州正再次筑起开放融通的“新码头”。从“本土的温州”到世界的温州,今天的温州人应以何种姿态拥抱世界?

创新优化服务水平

护航高水平“走出去”

2024年,我市通过持续开展“百团千企出海拓市场增订单”等行动,预计外贸出口增长7.7%,其中跨境电商出口增长27.8%。近年来,温州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出口持续火热。

就在近期,温州港时隔5年再次开展成品车运输业务,首次采用集装箱船舶对外出口新能源汽车,将45辆二手新能源汽车发往中东地区。

“随着2022年获批国家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以来,我市新能源二手车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我市近年以新能源产业为新兴产业之首,推动‘核风光水蓄氢储’全链条发展,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提升,今年的‘新三样’出海必然又是一个新局面。”谈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扩大“新三样”出海的目标,市政协委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陈珉颇为振奋,此前她曾花费两年时间对温州新能源产业进行调研,并建议相关部门通过多元合作,打造新兴产业全球“策源基地”,通过多维营销,亮出温州高端制造“双碳名片”,采取多样渠道,开启千年商港出海“绿色征程”。如今,她所畅想的场景正在逐步走进现实。

实现高水平“走出去”的不仅仅是温州货。

“温州企业出海已经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浪潮。”市政协委员、上海兰迪(温州)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陈剑秋说,近年来,她在工作中接触了大量有意出海租购工业园区、设立办事处的温州企业,很多温企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出海拓市场,而是系统通过全球化布局推进供应链重塑、技术创新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对应地提出要“完善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和风险防范体系”“建立企业出海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等。

陈剑秋建议,相关部门牵头充分整合专业服务机构资源,为企业出海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开展出海企业合规服务,定期境外投资指南白皮书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她认为,“出海参与全球化新格局已经成为温州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

就在近日,浙江省商务厅发布了2024年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榜单,我市7家企业成功上榜,其中麦田能源和人本集团成为今年新增的领航企业。引导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今年我市还将计划培育省级跨国公司、领航企业5家。

聚合提升平台能级

实现高质量“引进来”

2024年底,随着龙湾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实施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后,温州成为了浙江唯一一个海港口岸(客运)和航空口岸同时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过去一年里,温州接待外国人的数量同比增长了53.33%,与2019年同期相比也增长了26.61%。来温观光旅游和会议商务事由入境人次,分别同比增长了229%和275%。

对于开放提升带来的变化,市人大代表、温州华侨总商会会长冯定献感受尤为强烈。“各种大型演唱会、体育赛事全年不间断,从国内到全球,了解温州、走进温州的新老朋友越来越多了。”他认为,随着金丽温开放大通道的不断推进,海陆空铁交通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温州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浙南交通枢纽中心,“世界的温州”影响力正在逐步显现。

他建议,依托浙南交通枢纽中心,规划温州新型工、商、贸、会、展综合示范区,将温州打造成国外客商来华集采的第一站。同时,他还提出,温州应充分发挥海港口岸(客运)和航空口岸同时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优势,充分整合文化资源、提升服务水平、精准营销推广,以入境游推动文旅产业进一步发展。

“早些年,华侨华人新生代回国发展往往选择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但近几年他们却成批次地回流家乡温州,在这里安居创业。”谈及“世界的温州”影响力,市人大代表、意大利光华集团董事长刘光华认为,当前温州产业不断升级、城市能级持续跃升,无论在事业还是在安居环境上都让侨二代们有了更多归属感。

近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中国(浙江)世界华侨华人新生代创新创业大会、华侨华人新生代创新创业大赛、全球留学青年创业抢位赛等大型活动,建设全国首个温州“侨创小镇”,设立“温州侨创绿色产业基金”,出台“促进华侨经济回归37条”和“惠侨人才政策10条”等,更是为广大华侨华人新生代归国返乡创新创业构筑了全方位的桥梁渠道。

刘光华建议,针对这股侨二代回归的热潮,我市应建好用好温籍华侨华人新生代数据库,进一步提升政策的直达性和有效性,强化服务的全流程和持续性。

“每引进一个华侨华人新生代项目,就意味着引进了一个完整的海外创业团队,它必将持续地为温州注入国际化的因子。”他说。(记者 李显)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4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