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琼瑶在家自主离世,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生离死别的一种思考:当人老了,究竟该如何有尊严地、体面地离开?12月14日,浙江省第31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大会暨2024年度学术会议分会——医养结合深化社区安宁疗护服务现场交流会,在东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现场,以东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疗护病区为代表的越城区安宁疗护模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生命后期不需要过度诊治”
参会嘉宾在参观东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区时,纷纷被挂在墙上的一摞厚厚的锦旗吸引。“守护生命,医德高尚”“生命尽头有您伴,居家安宁显大爱”“你们专业耐心,我们安心放心”……记者数了数,仅2024年这一年,该病区就收到了5面来自患者家属的锦旗。
“在生命的后期,其实病人并不需要过度诊治,而是希望能在疼痛舒缓的基础上被爱和关怀保护,有尊严地步入另一个世界,这恰恰体现了安宁疗护的价值。”东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挺介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对生命质量的需求提升,如何舒适、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段人生路,已成为一个社会话题。尤其是最近知名作家琼瑶自主离世,更是引发了各界对“安宁疗护”的广泛关注。
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份医者临终照护的温暖。最新的一面锦旗,是今年9月份胡大爷儿子送的。今年1月份离世的88岁胡大爷,是该中心护理部主任王丹露负责的一位“居家安宁疗护”病人。老人因脑梗死、冠心病等病情持续恶化,被上级医院诊断为无法挽回而接回家休养的。由于老伴不喜欢医院人多合住的氛围,在了解到东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推出居家护理结合安宁疗护的全新模式后,经医生评估,胡大爷于去年9月份开始居家安宁服务。
当时评估,老人的生存期预计为3周。没想到,医护团队定期上门,给予专业照护和人文关怀,配合指导家属康复锻炼,老人的生存期一再延长,生命最后时刻的痛苦大大减轻,让老人得到了心理、情感多方面满足。在老人弥留之际,医护人员介入指导。最终,胡大爷在家人陪伴和关爱下安详离世。个性化的护理和人性化的关怀,实现了患者和家属共同的心愿。
“我们呼吁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关注老年患者的临终关怀需求,探索推广居家安宁疗护服务。”王丹露说,居家安宁疗护已成为目前基层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实践。
社区“安宁”越城覆盖广
社区的“安宁”,能做些什么?据了解,此次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大会共有4个分会场在越城区举办,也为“越城模式”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交流经验、共谋发展的机会。以东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越城经验”获得全省各地专家点赞,成为社区安宁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发展到今天,安宁疗护实际上是在最小痛苦和最大尊重前提下,关注患者内心感受,给与灵性照护,让患者有质量、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金挺说,中心从2016年开始探索安宁疗护,到去年成为浙江省首批20家标准化安宁疗护病区单位,从事安宁疗护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队伍日趋庞大,并形成地方特色品牌。
安宁疗护服务,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每个家庭、每个人息息相关,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直接影响居民幸福感。
“以强基础、提能力、优服务为着力点,越城区已基本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越城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宁疗护越城启动早、覆盖广。目前东浦、斗门已成功创建省级标准化安宁疗护病区,基层病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相关做法得到了省、市领导肯定,这也是越城基层卫生综合服务能力的体现。
“居家伴”改善生命质量
近年来,越城区还积极开展安宁疗护“居家伴”行动,推动安宁疗护服务发展,以改善临终患者生命质量。目前,全区共有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社区+居家”模式的安宁疗护服务,已累计服务患者700余人。
在保障服务质量方面,这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联合病房为基石,正在构建完善“1+1+17+N”的四级服务网络,使患者不出门即可同质化享受安宁疗护服务。同时,依托“互联网+数字医疗”优势,通过打通居家—社区—门诊—病床多元一体化医疗服务,积极探索个性化安宁疗护签约服务包,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了多元化照护。
“根据‘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稳步扩大全国安宁疗护试点,支持有条件省市全面开展安宁疗护,接下来社区安宁疗护将越来越普遍。”会上,相关人士说,越城区目前已有疼痛处方执业医师326名,占比为44.78%。按照越城安宁疗护“居家伴”目标,到明年年底这一比例要达到60%,专业医护人员培训率将达100%,预计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实现安宁疗护服务全覆盖。届时,社区老年人安宁疗护服务需求有望得到基本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