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4月16日,合肥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组织的“红色宣讲团”来到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思政进校园”铁军精神宣讲报告会。
据悉,今年,合肥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策划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思政进校园”系列活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书画展;在合肥地铁轨道站点设立红色站点,展示新四军在合肥的抗战事迹等。
新四军在合肥写下一个个英勇传奇
合肥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金迪以主旨报告《新四军在合肥》拉开了序幕。
他从新四军在合肥的战斗历程、地位作用经验以及新时代如何弘扬铁军精神等角度,融入了多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生动讲述了新四军在合肥的奋战历程。
他以民族危难之际,彰显忠勇的“六家畈”故事开启主题讲座。清朝末年,合肥东乡六家畈等地的子弟兵曾在卫国戍边、抗击侵略时血洒疆场。尤其在甲午战争的“高升号”事件中,千余名淮军将士宁死不降,手持小枪与日寇炮舰顽强对抗,最终871人壮烈殉国,其中六家畈子弟就达600多人。噩耗传来,当地户户戴孝,家家举哀,草木含悲,湖山变色,六家畈从此留下“忠勇六家畈”的美名。
“大家可知道合肥地区我党组织的第一支武装力量的名称是什么?”答案便是“合肥赤卫队”。局部抗战开始后,合肥赤卫队积极训练和活动,为迎接抗日高潮做准备。据史料研究,早在1929年夏天,合肥就正式组建了由合肥特区委领导的赤卫队,吴天九任大队长,下辖三个中队,共一百多人,为后续的革命特别是抗日斗争积蓄了力量。
在合肥地区及苏皖一带,新四军女中豪杰林恒留下了众多英勇善战、艰苦奋斗的革命故事。1939年4月,年仅20出头的林恒带领新四军四支队战地服务团来到合肥青龙厂褚老圩期间,林恒“只身闯匪穴”的传奇在当地被广为传颂。1940年春,林恒曾只身一人深入合肥东北郊十里洼子的土匪武装中,向他们宣读《告绿林同胞书》,宣传新四军抗日事迹,最终成功说服了其中的大多数人,有近200人归建到新四军四支队。
从新四军第四支队在湖北黄安七里坪召开东进抗日誓师大会到东进皖中在舒城东西港冲建立指挥部。再经1939年5月在庐江东汤池成立江北指挥部统一整编指挥江北部队,历经进军藕塘半塔,分兵巢湖无为。最后,为创建淮南、皖江根据地奠定基础。虽遭受1941年1月皖南事变的重大损失,但在合肥及周边地区,新四军二师七师先后组建,它们稳固发展淮南、皖江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从铁军精神结合当下师德师风的要求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共同点,忠诚、担当、奉献和纪律性。这些也正是铁军精神想要传达的核心内涵,值得我们代代相传。”金迪感慨道。
现场,其他红色讲解员也纷纷上台宣讲。何瑞带来了《叶挺来到青龙厂》、王丽蓉讲述了《抗日作战第一枪》,黄朝阳分享了《小号兵施夫俊》。
后人讲述祖辈的革命故事
活动现场,两位革命先辈的后人——褚晓梅和胡晓虹也先后走上报告席,深情地讲述了她们各自家庭里先辈们在民族危难之际投身革命的故事。如今,他们也坚守在合肥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不同的岗位上,继续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要讲述的是爷爷褚峻斋毁家纾难、投身抗日的故事。”合肥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办公室副主任褚晓梅缓缓道来。
1938年5月,合肥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在肥东县白龙镇青龙厂的私家庄园褚老圩,主人褚峻斋家境殷实。由于这里战略位置关键,1939年3月起,新四军多支部队进驻此地,褚老圩摇身一变成为抗日指挥中心。
褚峻斋心怀大义,他积极开办3家供销合作社,将所有盈利支援部队,还自掏腰包购置生活和军用物资,全家更是倾力投身抗日。在新四军与国民党地方武装谢家部队产生冲突时,褚峻斋凭借地方知名人士的身份居中调解,虽获赔9500元,却自此被谢家记恨。
1940年3月,国民党部队来犯,新四军无奈转移,褚峻斋一家踏上逃难之路,房屋还遭谢家三次纵火焚烧。然而,褚峻斋并未被打倒,他毅然重建家园,继续为新四军提供联络点。“我爷爷不但将自己的庄园无偿提供给新四军使用,还将褚家大部分的有生力量贡献给了革命队伍。兄弟褚逮云担任游击队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军政民联合办事处委员。三个儿子褚明安为游击队大队长,褚乐亭给新四军送粮食购药品,褚农参加儿童团。新四军某区妇联主任李樸因工作原因没跟上大军北上,褚乐亭拿钱,派人将她送到安全地。”
“我爷爷不顾倾家荡产,不畏艰苦困难,毅然带领全家参加革命队伍,深得党组织和新四军的信任。”褚晓梅感慨道。
合肥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胡晓虹则和大家讲述了祖父胡竺冰的革命故事。
胡竺冰投身革命,创办《新翼报》批判反动军阀,抗战爆发后,他回乡组建抗日组织,为新四军筹措经费,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胡家一门更是豪杰辈出,共有六位烈士。
抗战时,胡家父辈30多人参加革命,其中胡士林身经百战,半塔保卫战期间撰写日记鼓舞士气,1940年,在肥东马湖乡战斗中,为抢占高地壮烈牺牲,所在部队伤亡129人。
近年,复旦大学文少卿课题组经家属叙述与样本比对,确定全椒县周家岗的无名烈士遗骸为胡士林。课题组还利用相关技术还原了胡士林生前样貌。如今,胡士林战斗过的地方建起纪念园。
值得一提的是,胡门六烈士的事迹在位于大蜀山的安徽省革命纪念馆的展牌上可以看到。随着胡士林生前样貌的再现,作为后人的胡晓虹打算将其相片放回展牌上,至此胡门六烈士相片得以完整呈现。
合报学在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庄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