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

首页>地方频道>滁州>要闻

清风劲吹满城新

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7万余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1.3万余家(次),收缴非法出版物2000余本;

开展“清朗亭城”、优化网络环境等20余个专项行动,共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1万余条,处置违法违规网站49家;

5个“扫黄打非”宣传品牌被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专题推介,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扫黄打非”净环境,激浊扬清树新风。202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严峻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全市“扫黄打非”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扫黄打非”工作统一部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开展五大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六个专项整治,全力维护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在2023年全省“扫黄打非”工作综合考评中,我市再次荣登榜首,蝉联“六连冠”。

高位推进,构建齐抓共管格局

“扫黄打非”是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党和国家事业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程。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扫黄打非”摆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优化“扫黄打非”监管治理体系,推动全市“扫黄打非”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扫黄打非”工作,坚持把“扫黄打非”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同思考、同研究、同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扫黄打非”工作作出批示肯定,提出工作要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主持召开年度“扫黄打非”工作会议,并亲自带队开展文化市场检查。市“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组织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推动解决涉“黄”涉“非”疑难复杂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市通过健全《滁州市“扫黄打非”案件查办联席会议工作制度》《2023年滁州市“扫黄打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考评办法》等工作制度,建立职责界定清晰明确、职能衔接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推动各地各部门同频共振、同心发力。

为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我市将“扫黄打非”工作内容纳入党建、县域经济、意识形态、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等5项工作考核,建立完善分工职责、经费管理、信息收集、协调联动、日常例会、宣传教育、台账管理、举报奖励、工作保密等九大制度,为落实“扫黄打非”工作责任树立应循之规。

织密网络,守好基层前哨阵地

“扫黄打非”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如何将“扫黄打非”力量、手段和影响力打通至最基层、最末端,延伸至“最后一米”,我市在实践中探索“滁州路径”。

过去一年,我市通过示范引领、融入融合、队伍建设等手段,努力构建基层“扫黄打非”工作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创新“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手段,使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真正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影响、有成效,真正实起来、强起来。

——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定远县池河镇、天长市冶山镇、凤阳县申通智慧物流园入选2023年省级“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国家级示范点6个,省级示范点13个。同时,在全市组织开展“护苗工作站”评选,确定10个学校(单位)为市级“护苗工作站”,充分彰显护助未成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站点融合更加紧密。深入推进“扫黄打非”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平安建设、城乡社区治理、“智慧社区”“两中心一平台”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站点“前哨”作用,把“黄”“非”问题发现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进一步完善“扫黄打非”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2023年以来,通过基层站点巡查发现上报线索30余个,转化形成刑事案件2起,行政案件10起。

——工作队伍持续加强。落实市级“扫黄打非”办公室不少于2名专职人员,县级不少于1名专职人员,乡镇不少于1名专兼职的人员配置,确保基层“扫黄打非”有人管,能落实。将融媒体记者、快递员、“五老人员”“妈妈志愿服务队”“护苗天使志愿服务队”等发展为“扫黄打非”联络员、信息员、监督员,不断壮大“扫黄打非”人员力量。

重拳出击,净化清朗文化空间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扫黄打非”战线紧扣这一主线,坚持打防并举、综合治理,发扬斗争精神,深入清理有害出版物及信息,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

立足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我市联合公安、教体、文旅、市场监管、邮政等部门,在开学季、两会、“六一”、寒暑期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自查、互查、督查等形式,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净化文化环境。2023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7万余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1.3万余家(次),收缴非法出版物2000余本,非法U盘、SD存储卡200多个,取缔游商摊贩13个。

有案必接、接案必查,一查到底、高压震慑,坚决筑牢文化安全“防火墙”,是我市“扫黄打非”工作始终坚持的原则。去年,以六个专项整治为抓手,立案查处滁州市“11·23”涉嫌侵犯音乐作品著作权案、来安县贾某某等人涉嫌非法经营案、定远县霍某某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等20多起“扫黄打非”案件,其中全国挂牌6起,严厉打击各种非法有害出版传播活动,清除各类文化垃圾,持续形成强大威慑力。

网络是“扫黄打非”的主战场。2023年,会同网信部门开展“清朗亭城”、优化网络环境等20余个专项行动,共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1万余条,处置违法违规网站49家,注销备案网站42个,约谈9人。靶向整治网络乱象取得明显成效,切实保障了全市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在联防协作上,我市与山东省泰安市、江苏省扬州市等多地签订《“扫黄打非·一体化工程”联防协作协议书》,与上海市、南京市、铜陵市、安庆市等多个城市开展联防协作20余次,积极开展“互查、互评、互学、互促”活动,帮助其他省(市)发现案件线索4个,着力构建“资源共享、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

创新宣传,价值引领润物无声

开展“扫黄打非”工作,需要构建多角度、全方位的“扫黄打非”宣传体系。一直以来,我市利用世界读书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六一”国际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扫黄打非”宣传活动,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宣传矩阵,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结合全市“三下乡”“科技活动周”“网络宣传周”、全民阅读等活动,组织开展“扫黄打非”主题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品1万余份。牵头新华书店开展“绿书签”优惠购书活动,发放绿书签4000多个。组织各地中小学校开展“绿书签”系列活动10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持续推送“绿书签行动”公益宣传海报、网络安全课视频200余条次,进一步扩大“护苗”社会宣传面。

“妈妈,妈妈,我要看‘龙池胖胖’的视频。”琅琊区扫黄办联合龙池社区,以社区书记为原型,打造“龙池胖胖”护苗卫士IP形象,为“扫黄打非”工作代言。生动活泼的动画视频深受小朋友们青睐。“龙池胖胖”只是我市“扫黄打非+”宣传模式的缩影。我市以8个县(市、区)为单位,结合地方特色,打造“扫黄打非”宣传品牌,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扫黄打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扫黄打非”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非遗“天官画”助力“扫黄打非”宣传》《打造“龙池胖胖”社区“护苗”卫士形象》《非遗凤画助力“护苗”宣传》《洪山戏“扫黄打非”促和谐》《襄风侠视频课助力“扫黄打非”宣传》等5个品牌被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专题推介,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不仅如此,我市利用“滁州市扫黄打非”微信公众号编发信息400余条,被“安徽扫黄打非”微信公众号采用200余条、中国扫黄打非网、“扫黄打非”“绿书签”微信公众号采用22条。同时,在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安徽日报、中安在线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发布稿件142条。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5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