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闲乐 李蕾
面向龙华烈士陵园无名烈士墓,达达快送快递员王浩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住在附近多年,这是他第一次走进陵园祭拜先烈,感受大为不同:“看到烈士墓,我更加明白眼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祭奠先人、寄托哀思,更加深切缅怀那些为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作出牺牲和奉献的英雄先烈们。
上海是一座有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光荣之城。昨天,由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团市委、市青联指导,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秘书处主办的“我们来看望您”主题祭扫活动,在上海76处烈士纪念设施共同举行,广大群众纷纷前往各烈士纪念设施致敬先烈,缅怀英雄。
市民祭拜英烈寄托哀思
龙华烈士陵园里安息着1700多位革命烈士。上午,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纪念碑巍然耸立。
来自上海铜川学校的学生带来朗诵《我们不会忘记》,少先队员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向革命烈士敬队礼。伴随着《献花曲》,礼兵缓步走向无名烈士墓,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敬献花篮,全体人员行三鞠躬礼。
在庄严的乐声中,市民代表郑重地向革命烈士献上鲜花,并俯身用白毛巾轻拭墓碑,以最朴素的方式传递对英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汽车运输处有限公司设备管理员李孝波是一名退伍军人,一大早就赶到龙华烈士陵园。“部队里有句话叫‘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这个精神就是从革命先烈那里传承下来的。”李孝波说,自己将以革命先烈为榜样,认真做好工作,为国家贡献力量。
“虽然孩子还小,不太能理解,但我想带他来感受一下氛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市民祝先生带着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在园中漫步,从烈士纪念馆走到无名烈士墓,再到烈士就义地,细细讲解先烈的故事。
龙华烈士陵园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现场瞻仰,各地网友还可以通过云端献花、线上寄语等方式,表达崇敬和追思之情。“我们在龙陵新媒体平台推出的‘你若记得,他便活着’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年参与,他们通过写信、拍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讲述英烈故事,挖掘英烈精神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
“今年清明节可否再请陵园代我们为侯绍裘烈士献花、献诗?”清明节前,松江烈士陵园再次收到了一份来自异地的烈士家属委托。侯绍裘烈士的外甥孙女为大舅公献上一首饱含思念的诗,工作人员将其放置在墓碑前并深情朗诵,同时向侯绍裘烈士行鞠躬礼、敬献鲜花并擦拭墓碑,表达对先烈的深切哀思和崇高敬意。
多种形式传承英烈精神
“那年冬天,我加入了共青团,从此我更加奋发学习、工作。后来,党组织调任我为共青团沪东区委委员,我就开始负责青工工作。”一堂生动的情景党课在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看守所上演,人们跟随“欧阳立安”扮演者的脚步,参观曾经关押众多革命志士的龙华监狱旧址,了解“龙华二十四烈士”中这位最年少烈士的生平。
今年1月1日,我国首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内容的教育专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以龙华烈士陵园为代表的全市烈士纪念设施充分发挥褒扬英烈、教育后人的红色资源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教育活动,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让到烈士纪念设施缅怀先烈、学习党史、体验红色文化成为申城新风尚。
欧阳立安16岁入党,正是受他影响,柔石走上了革命道路。后来,欧阳立安与鲁迅的一些学生一起英勇献身,他年仅17岁。年轻人的牺牲让鲁迅无比悲愤和痛心,写下《为了忘却的记念》。
欧阳立安的扮演者,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的青少年讲解员吴道猷今年只有14岁。“之前,我只知道龙华二十四烈士,但不太了解他们的生平。为了扮演好欧阳立安,我专门到龙华烈士陵园学习这段历史。”吴道猷说,欧阳立安“为人民而死,死而无怨”的感人事迹,激励着广大青少年胸怀远大理想、自觉担当重任,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建立功勋。
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龙华烈士纪念馆共同开展的“大思政课”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院副院长庾向芳教授带领大中小学生边走边看边讲,重温烈士故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以微讲座形式分享了他的成长、求学经历和感悟,勉励广大青少年继承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没有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前赴后继,我们的伟大事业就得不到发展。”陈凯先在接受采访时说,缅怀先烈的遗志就更要把先烈的事业继承好、发展好。
把“大思政课”课堂搬到烈士纪念地。同日,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的师生党员赴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和吴淞炮台遗址缅怀英烈,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师生代表共赴泥城红色基地,参观学习后,在领誓人的带领下,全体预备党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上海海事大学军魂团联合上海电机学院强军社来到奉贤区烈士陵园缅怀英雄烈士。参观后,同学们以心传情,有的将怀念与敬意写在便利贴上,有的则将卡纸折叠成千纸鹤、爱心或花朵形状,张贴到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