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为积极推动“人本、融合、创新、共享”价值理念,以多元康养助力“健康中国”宏伟战略的实施,2024年8月,南京智荟康养研究院甫一成立,推出“长者故事”口述史公益项目,意在运用口述实录与影像记录的方式,以访谈对象的“生活史”或“传记性访谈”为内容,介入缅怀往事心理康养疗法,重整过往,平心接纳,重新感受并建构生命的尊严。
感谢芦天恩女士对“长者故事”口述史公益项目的捐赠。这是一位101岁老人在辞世前的慨然之举,其意义是在唤起社会各界对康养事业的关注。
感谢郝敬春先生走进“长者故事”口述史公益项目接受访谈。从1996年开始,特别是在退休后,他致力于沛筑这一古老器乐的复原与创新,不仅向世界传播中国好声音,而且以民族艺术滋养人生。
郝敬春口述历史(上篇)——
穿越千年,沛筑重现
沛筑发明人郝建春。
【人物简介】
郝敬春,1959年出生,江苏沛县人,古乐器“沛筑”复原者、发明人,徐州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发明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器乐学会理事、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自幼跟随父亲郝允正学习音乐、美术和乐器制作,长期从事民间艺术和群众文化工作。2010年5月成功复原沛筑,为中央电视台报道。2011年1月,“沛筑”制作工艺获国家专利证书。2014年3月,“沛筑”被作为国礼赠送给比利时王国王后玛蒂尔德。同年10月,外交部把沛筑”的照片及介绍做成贺年卡向外宾发放。2015年8月,郝敬春获得教育部颁发的中国民族乐器杰出贡献奖。2016年5月,获中国发明创新金奖和中国音乐学院颁发的收藏证书。12月参加中国人民友协举办的中比建交45周年庆祝招待会演出。2017年8月,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栏目访谈。2018年8月,在北京钓鱼台为菲律宾众议长演出。
高祖回乡,击筑唱响《大风歌》
孜孜以求,出土五弦筑成范例
刘邦回乡雕塑。
【口述内容】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学习拉二胡、吹笛子。到了上中学的时候,开始学习小提琴。毕业之后我就进了学校,当了一名音乐老师。干了两年,调到了泗水县豫剧团。后来又调到鱼台县豫剧团。1985年,我随马金凤老师在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花枪缘》电影。
从鱼台县豫剧团调回沛县后,我在沛县鹿楼镇文化站做文化站站长。后来又调到了沛县刘氏会馆,专业就是搞刘氏文化,做汉文化的研究。
1996年,我们沛县第一次搞刘邦文化节。开幕式上,有一个节目是弹着古筝朗诵《大风歌》,我感觉跟历史不太符合。因为《史记》和《汉书》记载的是:刘邦击筑而唱《大风歌》。于是我就想到了筑。如果把筑复原出来,我们一边击筑一边唱《大风歌》,该多好。
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找资料,但资料确实难找。去了沛县文化馆、图书馆都找了,找了徐州图书馆、徐州新华书店,再就到了北京、南京博物馆、图书馆。后来又到湖北、湖南博物馆找相似的资料。
2006年,我看到中国乐器研究所项阳教授的论文,发现了一批宝贵的资料。1993年,湖南长沙渔阳墓中曾出土三件木质五弦筑,其中一件虽断为三截,但品相相对较好。当时,项阳教授亲临现场,拍下照片,并写了相关论文。文中不仅画出了图形,更是详细描述了筑的样式与尺寸。
我看到非常高兴,如获至宝。就研究那个图和尺寸,依照出土的实物筑复原。
岁月失语,唯石能言。千年雅乐,击筑而来。
【历史现场】
“筑”是西周时期产生的一种击弦乐器。《史记》中注释:“筑,乐器。十三弦,形似筝,项细肩圆,用竹尺击打演奏。”
《史记·高祖本记》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放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自此后,“筑”被称为“ 沛筑”。
春秋战国时,筑已流行于民间,至秦汉时进入宫廷。南北朝时用于伴奏相和歌,隋唐用于伴奏清平乐,宋代以后难见踪影。
闪亮登场,沛筑成国礼传播友谊
千年弦歌,古音弹拨新曲天下闻
2016年12月,郝敬春在中比建交45周年招待会上演奏沛筑。
【口述历史】
2012年,我把十三弦沛筑搬上舞台,第一场演出就在北京中国国际民族器乐艺术节上。演出后,中央电视台对我做了一个专访,第二天的《朝闻天下》播放了,对我的鼓励很大。我下决心继续研究,怎么能把沛筑做到更好,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后来我就制作了二十一弦筑、四十二弦,解决了音域、音量等问题。
2014年2月,外交部委托我们中国民族器乐学会选一件比较有中国代表性的民族乐器,最后选定了我们沛筑。得知消息后我特别高兴,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做了一台五弦沛筑,用快递寄给了学会。记得是4月1日,我正在家里吃饭,吃饭的时候看到电视新闻,报道沛筑被作为国礼送给比利时布鲁塞尔乐器博物馆的消息,我特别激动,眼泪都流出来了。
2015年比利时王后访问中国,希望能听到沛筑的演奏。解放军艺术学院派来两位老师来沛县跟我学沛筑。因为这个十三弦沛筑是汉代的乐器,我就把汉代古琴名曲《关山月》“移植”到沛筑上来,作为学习曲目。
2016年12月,沛筑荣登外交部印制的中比建交45周年纪念邮封。
2016年5月,沛筑获中国发明创新金奖。12月4日,我和妻子、儿子受邀到北京,在中国人民友协举办的中比建交45周年庆祝招待会上演出。我们弹奏了《渔舟唱晚》,全场掌声不断。招待会上,还举行了中比建交45周年纪念邮封首发式,来自中国的沛筑和比利时的萨克斯两种乐器的精美图案和美地印刷在一起,象征着中比两国人民的友谊。
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郝建春(左一)率弟子们在长城上用沛筑演奏。
【历史现场】
2017年1月,郝敬春应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邀请,携沛筑登上长城,录制“中国大舞台”节目。2018年1月,人民日报以“大风起兮云飞扬”为题,对郝敬春进行了报道。这年的5月,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栏目为沛筑拍摄专题视频。至此,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筑,在新时代成为东方古国礼仪之邦的象征。
绕梁不绝,中华筑后迎来复兴筑
心怀宏大,航母筑在梦想中远航
郝敬春介绍复兴筑。
【口述历史】
沛筑复原取得成功后,我就做了一个五十六个音、99根弦的"中华筑"。为什么起名"中华筑"呢?因为这个筑本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乐器。最早是五弦,后来发展到十三弦、二十一弦,中华筑是五十六个音,代表着我们的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有一个音。当时是这样设计的。后来就做出来了。而且这个中华筑有一个特点,就是它能自然转12个调。我们传统的演奏方法刮弦特别漂亮,一刮五声音阶出来就是流水声,那个效果在钢琴上弹不出来的。
2018年我退休后,仍然从事沛筑的研发,不但停不下来,而且是变得更忙了,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我认为越忙越心情开阔,越觉得有事业感、有成就感,所以就一直心情特别好。因为这个心情好,我的身体也特别好,给了我很大的信心。退了休之后不能没事干,光翻手机,不能整天无精打采。我认为还是要多干,干有意义的事情,干能为国家做贡献的事情。,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我就在想,怎么能够设计出一台大型击弦乐器来庆祝党的生日。一次我从北京讲学回徐州,坐的是复兴号高铁,觉得高铁特别美,就用手机拍了一张复兴号高铁的照片。
这个复兴筑乐器,总长度是365厘米,好比一年的365天,代表着我们每年都在周而复始地在进行文化传承。它作为一种乐器,更能够纪念这个时代,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画好图纸后就选材料,就制作,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确实功夫没白费,终于在党的生日之前做出来了。原计划在北京香水湾长城上搞一个演出,开幕式上就把复兴筑抬上去,两人演奏,演奏我们新时代的《大风歌》。后来因为疫情,演出没有进行。
这个复兴筑有一个特点,它由双人演奏,有五声音阶,有七声音阶,五声音阶作为主旋律,七声音阶作为伴奏,七声音阶可以自然转调。传统的五声音阶转调困难,可是七声音阶转调却很方便,我给每个音都加了微调,调弦非常方便。关键是它的低音效果特别明显、特别好,它的弦长、音域、低音都特别好。既宣传了我们的高铁,又宣传了我们的汉文化。
【历史现场】
在沛县朱寨的老宅内,银色的复兴筑宛如一列刚刚进站的高铁,而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的琴弦,仿佛还在弹奏着风驰电掣的时节节拍。为方便演出,郝建春在巨大的复兴筑下方安装了滚轮,两头仿高铁车头的琴身可折叠,整个琴身都可以用一台商务车来装载。郝建春介绍说:我希望沛筑能够在更大的舞台上演奏,为我们新时代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