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合肥,科技创新发展的热潮方兴未艾,向“新”势能持续汇聚,正不断加速形成自己的科创“竞争力”。而科技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强劲引擎,也展现出对金融支持的迫切需求。
如何实现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窥一斑而知全豹。作为安徽首个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合肥市聚焦“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抢抓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加快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打造“科创出题、金融答题”特色服务品牌,促进企业融资高效对接,逐步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通报2024年度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发现的有效做法,合肥市“写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赋能企业科技创新”的典型经验做法获通报表扬。
精准“开方” “多元化”产品 注入动能
在科技型企业这个“苗圃基地”里,不同发展时期的科技型企业需要各有侧重的金融“养料”。这意味着,需要提供“全周期”产品支持,力护每一个科技创新企业都能茁壮成长。
安徽中科昊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声纹AI技术研发、生产、运营和服务于一体的人工智能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度面临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
兴业银行合肥分行在了解企业需求之后,主动上门并向企业推荐了专门为安徽省内科研院所孵化或入驻企业创设的“兴科贷·大院大所专属”产品,实现一周内授信批复800万元,并在企业A+轮融资中积极推荐股权投资机构跟投,切切实实做到了“成长式陪伴”。
兴业银行合肥分行科创金融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聚焦科创企业融资痛点和难点,兴业创设了16款信贷新产品,形成覆盖全周期的“兴科贷”产品体系。线下“兴科贷”与20余款线上“兴速贷”产品协同发力,目前已为合肥市800余户科创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便利化融资服务,金额超35亿元。
兴业银行合肥分行的产品体系仅仅是合肥市的一个缩影。合肥市如同一位医术精湛的医者,擅于对科技企业发展中的“疑难杂症”精准“把脉”、科学“开方”。
“为打破传统融资的壁垒,合肥市聚焦科技型企业首贷、信用贷等需求方向,支持金融机构主动前移服务,围绕覆盖企业起步、初创、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构建‘贷投债保’多方联动的产品体系。”合肥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汪骏飞介绍。
数据显示,全市科创金融产品增至225款,较试验区获批前增长101%,其中信用类产品占比76%、初创期产品占比75%,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融资覆盖率达86%。截至2024年9月,全市科技贷款余额达3206亿元、占全省科技贷款比重达44%,带动全市贷款增速持续位居省会城市首位。
创新“打法” “全周期”服务 保驾护航
2022年11月,合肥正式获批建设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怀着一颗“求索心”,合肥市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科创金融改革主力军作用,不断助力科技企业由“铺天盖地”走向“顶天立地”。
2024年8月29日,“皖企投融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投融资路演活动在合肥经开区智能科技园举办。
“我们这次邀请了60多家投资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6家路演企业代表参会,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多个细分领域。”合肥恒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邬王赟然介绍道。
活动现场,工作站搭建舞台,精准对接,为企业送来“及时雨”。企业代表就各自的项目前景、技术优势、融资计划等关键内容进行精彩展示。同时与金融投资机构代表深入探讨和交流,努力寻找合作机遇,碰撞共赢“火花”。
合肥智能科技园科创金融工作站是全市首批5家科创金融工作站之一。目前已举办投融资对接会、企业家沙龙、知识讲座共计26场,助力科创企业解决信贷融资6.87亿元、股权融资5500万元。
“我们希望成为摸清科创企业切实需求的‘监测站’、搭建银企桥梁的‘联络站’、共同探讨科创行业发展趋势的‘学习站’、提供精准金融解决方案的‘落实站’,统筹‘国有园区+金融机构+国有担保机构’企业服务力量,为科创企业提供全周期、接力式、定制化的科创金融服务。”邬王赟然表示。
科创“小苗”长成“大树”,需要全周期的金融活水滴灌。合肥市不断提升服务含“金”量,一方面线下开展科创金融工作站县(区)全覆盖计划,构建“科创金融管家服务体系”,实现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专人办”“就近办”“小时达”。另一方面线上建设市级科创金融服务平台,提供线上化、全周期服务方案、惠企政策、路演服务,累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4.08万笔、816.3亿元、平均利率较平台设立下降0.23个百分点。
耐心资本 “多层次”布局 向“新”而行
最近,位于合肥安巢经开区的大恒能源TOPCon智造基地内正忙得火热,产品销往德国、奥地利、巴西等全球各地。
时间拨回到2022年。“那时我们基地规模小,订单量增多,产能却跟不上,亟需资金投入。”大恒能源董事长助理周杨说。
大恒能源面临的融资困局,是科创企业都“头疼”的老问题。“投贷联动”成为解决问题的“良药”。
“‘投贷联动’就是对科创企业提供‘贷款+入股’的一种综合金融服务,可以实现科创企业信贷风险和收益的匹配,由投资收益抵补信贷风险,为科创企业提供持续资金支持的融资模式。”兴泰控股运营管理部总经理项平表示。
据悉,兴泰资本通过投担基金等直投基金,为大恒能源提供了3000万元的股权投资,“有了‘耐心资本’的注入,我们的产能得以大幅提升。”周杨说。
如今,大恒能源已形成集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一体化光伏系统、光储系统,以及光伏电站开发建设于一体的发展布局,搭建起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营销网络。
从“识于微时”到“顶峰相见”,像这样的故事在合肥并非孤本。
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从基础研究的突破到应用技术的开发,往往需要数年时间,这就需要耐心资本为企业提供长期而稳定的资金支持。
为培育耐心资本,引导金融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合肥布局“母子基金”产业链条,市天使基金、种子基金、产业基金全链条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企业创立成长全周期,全市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只数、规模均实现3年翻番。同时,打造国有直投基金体系,引导带动“双招双引”,打造“基金+产业”“基金+招商”“基金+基地”投资招引新模式。
于是乎,我们看到,在合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携手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越来越多的金融“活水”持续灌溉合肥科创产业,科技金融成果“可感”“可知”,更“可及”。截至目前,合肥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3万户,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