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江苏省地名文化遗产评定相关文件要求,日前,省民政厅对80个地名作为2024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进行公示,包括桃叶渡等35个交通运输设施类中的港口、古渡口、古码头地名,武庙闸等45个水利设施类中的水利枢纽、闸坝地名。
我市有11个地名入围,分别是:交通运输设施类中的港口或古渡口、古码头地名——广陵区东关古渡、邗江区瓜洲古渡、宝应县古邗沟码头;水利设施类中的水利枢纽或闸坝地名——广陵区龙头关、茱萸湾闸、江都区江都水利枢纽、邵伯船闸、宝应县刘堡减水闸、仪征市东门水门、高邮市平津堰、子婴闸。
据介绍,我市在此前第一批、第二批评定基础上,于今年评选出第三批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共计5个类别42个地名入选。这些“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特征显著的陆路、水路、海路的港口、古渡口、古码头以及水利枢纽、闸坝”,都是具有时间因素、文化含量、影响程度、传承价值四方面价值的地名。
市民政局地名处处长冯静表示,我市将结合城市改造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项目,通过编制地名保护名录、设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碑牌,进一步夯实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健全完善地名文化保护体系,持续开展市级地名文化遗产认定,积极动员、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地名文化宣传,留住历史乡愁,激活历史记忆,持续发扬地名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扬州市入围2024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
交通运输设施类中的港口或古渡口、古码头地名
广陵区东关古渡
邗江区瓜洲古渡
宝应县古邗沟码头
水利设施类中的水利枢纽或闸坝地名
广陵区龙头关
广陵区茱萸湾闸
江都区江都水利枢纽
江都区邵伯船闸
宝应县刘堡减水闸
仪征市东门水门
高邮市平津堰
高邮市子婴闸
地名文化遗产举例
瓜洲古渡:楼船夜雪瓜洲渡
瓜洲渡口位置重要,历代众多文人骚客在此驻足流连,并留下许多诗词名作。如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目前已经搜集到和瓜洲相关的古代诗词有3000余首,故瓜洲渡口又被后人称为“诗渡”。
清光绪年间,因瓜洲镇有很大一部分坍入长江,瓜洲渡便开始没落,但木船摆渡依然存在。至1978年,扬州与镇江两市共同投资,在这里建起了轮渡。2005年,渡口西2.5公里处新建润扬长江大桥,使得扬州与镇江可以公路直通。但由于瓜洲汽渡价格低、路程近,故今日的瓜洲渡口依然繁忙兴旺,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交通纽带作用。
东关古渡:上扬州看运河
唐宝历二年(826),淮南节度使兼盐铁转运使王播新凿七里港河,绕罗城东南而过。此时东关始为渡口。明代,渡口因近利津门,遂称为利津渡。清代改利津门为东关,故俗称东关古渡。
因运河通航之便,东关街遂成商旅聚居、市肆繁华之地。
20世纪90年代,扬州对古运河城区段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拆除沿河民居,整饬运河景观。从此古运河扬州段成为观光水道,东关古渡成为古运河水上游的主要码头和古运河风光带观光景区。1999年,东关古渡牌坊建成。2004年12月,“古运河风光带——东关古渡”被评为新扬州十景之一。
“上北京看长城,上扬州看运河”,扬州古运河水上游览线的起点就在东关古渡码头,现仍在使用。
宝应古邗沟码头:通过射阳湖进入淮河
该码头春秋时期吴王开邗沟时形成,位于古邗沟射阳湖段。据清代学者刘宝楠《宝应图经》所说,春秋时期到元代邗沟多次改道,但最终都通过射阳湖进入淮河,射阳湖作为运输河道的使用历史前后长达1900年,古邗沟码头亦发挥重要作用。
射阳湖境内的邗沟故道呈东南—西北走向,南从兰亭荡到琵琶头,经油坊头后荡,穿过射阳湖集镇再向水泗方向,西北至西安丰,长约20公里。古邗沟码头临近射阳古城老街,发展至明清,漕运贸易兴盛,街内店铺行坊林立,有老字号商行“十大祥”,街内还有陈琳故宅遗址、臧陈旧址、《苏中报》报社旧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