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梗菜,更接地气的名字是上海小白菜、上海青。这种亳州人常吃的寻常菜蔬,脱水成“干”后,身价从每斤几毛钱涨到几块钱,甚至十几块钱。
走进位于蒙城县的安徽大林冻干食品产业园生产车间,码放整齐的青梗菜历经清洗、杀菌、切割、烘干等多道工序后,完成了脱水成“干”的神奇旅程,销往全国各地。
“蔬菜经过流水线上反复的清洗、杀菌,既保留了营养成分,也保障了食用安全性,其售价从每斤几毛钱涨到几块钱,甚至十几块钱。”产业园总经理助理卞花丹告诉记者,烘干蔬菜也更易保存,密封情况下,保质期长达两年。
脱水菜干突破了季节和运输条件限制,延伸了蔬菜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链由低端到高端的转化。“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发展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规模达30万亩,实现各类冻干、烘干蔬菜及冷冻蔬菜等产品加工产值50亿元以上,可逐步带动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当地村民就业创业。”卞花丹说。
我市坚持质量兴菜、绿色兴菜、品牌强菜,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全产业链条发展,提升果蔬种植科技含量,引进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延长蔬菜产业的产业链,增加蔬菜产品的附加值。
在蒙城县兴农绿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内,水果黄瓜、西红柿等住上了“高科技别墅”。
“高科技别墅”不同于传统大棚,均是智能化玻璃温室、连栋薄膜温室、日光温室等高科技智能温室,全部采用椰糠立体无土栽培模式,通过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科学管理与种植。
“这里都是智能控制,种菜不沾土,蔬菜品质好、长得快。”在此务工的附近村民陈稳华说,种了几十年菜,想不到种菜变得这么高科技了。
据介绍,立体水肥一体化种植,不仅减少了水、肥、药的投用,还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单位面积的蔬果产量。该产业园种植的水果黄瓜从开花时算起,只需7天,就能送到沪苏浙市民的餐桌。
近年来,我市蔬菜产业已逐步实现产业有规模、生产有标准、产品有品牌、销售有市场。目前,谯城区、蒙城县分别获得省第一批、第二批“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县,全市共建设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7家。(记者 刘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