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高水平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法治引领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改善民生等热点话题,围绕如何在新征程上把浦东这张“王牌”打得更好积极建言献策。
不断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进一步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工作安排着墨不少。目前,多重国家战略在浦东新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深度叠加。吴群峰代表建议,持续深化新片区制度型开放水平,特别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放宽服务贸易市场准入限制,创新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培育形成金融服务、数字贸易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田向阳代表认为,在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过程中,离不开期货市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在酝酿全方位一体化对外开放的方案,建议各级部门对交易所探索推进境外其他地区的监管注册和认证方面给予支持,加快拓展‘上海油’的应用场景。”
“对照中国的经济体量以及总书记对期货市场要求,我们仍有差距。”陈贵委员建议推进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创新,希望以此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增强上海在全球市场定价能力和提升要素资源配置的全球影响力。
“‘科技创新’将成为贯穿浦东政协2024年工作的‘热点’。”姬兆亮委员说,“今年,将聚焦金融科技产业融合这个关键着力点,以及未来车、人工智能两大产业发展,凭借浦东政协‘1+3+38+X’协商工作体系,发挥陆家嘴金融城和张江科学城两个政协委员工作站和工作室的作用,开展‘1+1+3’工作,即围绕‘做大做强未来车产业,确保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议题,组织1次常委会专题议政协商;围绕‘极地研究’主题,举办1次观澜讲堂;围绕未来车产业、人工智能产业、金融科技产业融合等课题,开展3项专题议政调研,助力浦东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以高质量的履职服务高质量发展。”
以法治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改革从产业出发、从行业出发,往往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裉节问题。田春华代表在调研中发现,再制造企业普遍呼吁有关方面加快出台引领性的政策和措施。他建议,运用浦东新区法规制定权,出台《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工业领域绿色再制造若干规定》。“通过立法的方式促进浦东绿色再制造产业发展,主动构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绿色再制造法律制度,可以填补相关层面立法空白,为国内同类产业发展发挥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从而支持上海夯实全球资源配置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田春华说。
吕琰代表建议,在高水平开放过程中,要用好浦东立法权,系统集成已出台的关于外企和民企政策措施,出台浦东新区关于鼓励外商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以法治化手段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希望出台关于推动科技金融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浦东新区法规,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对接和公共交易平台,培育对接国际化标准的科技孵化器,以金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用心用情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城市建设和发展带来的新成果。蔡菁菁代表提出,老百姓对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期望较高,包括减少挂号排队、快捷检验检查等。她建议,在非热点医院试点优化举措,引入第三方检验机构,减轻三甲医院就医压力,方便老百姓日常就医。
要重视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张敬明代表建议,抓住“和美乡村”建设机遇,加强对非保留保护村的政策覆盖,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做好有效衔接。对本市撤制镇转为社区的区域,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研究,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城市更新,促进均衡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要让老年人充分融入智能社会,享受智慧生活带来的便利。”赵正科委员以使用智能手机为例,建议在电视台等媒体上专设老年专业频道,不过分依赖“回看”“收费频道”等复杂操作功能,做好播放基础功能,让老年人不担心因为不懂操作而错过重要内容。
“完善家庭周边的社区康复机制迫在眉睫。”谢国群委员建议,有效整合医疗机构、康复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资源,通过跨机构的康复服务团队协作,增强社区各类康复资源的流动,对老年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监管,定制并落实康复计划。
陈浩代表提出,加强外来人口住房政策倾斜,创新新型建筑模式,提高建设标准,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