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财政局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积极践行“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绩效管理理念,紧紧围绕“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目标持续发力,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坚持统筹推进,推动形成大绩效管理格局。一是横向加快“一体化”融合。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借助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推广应用,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推动绩效管理由“软要求”向“硬约束”转变。二是纵向实现“上下级”贯通。建立县(市、区)年度绩效管理任务清单,指导各县(市、区)完善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推动改革“最后一公里”全线贯通。三是整体强化“指挥棒”引导。与市人大、审计、财监等建立工作协同,形成绩效督导监管工作合力。将市级财政预算绩效考核细则与年度工作推进任务匹配,提升预算单位绩效管理闭环工作质效和理念。出台《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工作清单》,明确全局绩效工作责任实质。
敢于动真碰硬,持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一是事前实施精准把关。对年度新增、执行到期申请重新设立或继续执行的政策项目,指导预算部门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并作为项目库和申请预算前置条件。二是事中强化监控纠偏。对738个项目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强化部门预算执行管理纠偏和结果应用整改落实的硬约束。三是事后加强评价问效。强化部门绩效管理服务于部门管理理念,对302个预算单位和805个项目自评报告全面复核,指导修改837次,落实整改意见1600余条。建立部门评价3年滚动全覆盖管理,指导48个预算单位和59个项目部门评价。抓实财政评价结果应用,落实政策完善20项、管理优化42项。
着眼长效管用,夯实绩效基础支撑体系。一是指标标准更加完善。连续3年修订“业务能用+财政管理”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市级82个部门建成78个领域个性指标3888条指标库,夯实绩效管理工作基础。二是专业队伍更加壮大。引入人大、政协、审计、行业、部门方等作为监督论证力量,邀请行业领域专家参与第三方评价专业指导,力促绩效评价质效提升。三是公开机制更加完备。2023年,8个项目财政重点评价、10个项目绩效目标、20个部门绩效自评和8个项目事前绩效评估结果纳入市级预算草案,预决算公开平台上除涉密信息外,绩效管理信息实现全面公开。
聚焦创新先试,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效。一是推动“业务+绩效”深度融合。出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清单》,指导82个部门从制度层面理清内部业务管理+绩效管理工作权责,明确部门绩效管理“谁来做”。推动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自主权向内延伸,指导部门结合“业务流+管理点”开展符合部门管理需求的全过程绩效管理业务工作。二是探索“全成本”管理模式。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将成本效益理念引入财政评价管理,市政设施运维、污水处理、儿童医院作为全市成本评价试点,通过对支出结构合理性、成本分摊等分析统计测算,核出项目支出标准,探索合理的预算支出标准和成本控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