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出好种,培优产业。开春以来,我市种业战线捷报频传:“翠栗”南瓜新品种摆脱“南繁”依赖,为其他蔬果的本地化加代培育提供了宝贵经验;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迈出重要一步,由我市出产的“收富鳖米”、“欣丰”和“剡城越香”三个稻米产品在2024年浙江好稻米评选中荣获银奖。
近年来,我市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全力推进种业创新。通过育新种、制良种、推优种等多措并举,不断改善育种条件,高标准建设作物繁育示范基地。2024年,市农科院糯稻本土化工程取得显著进展,多个糯稻新品系进入省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完成了多个经济作物新品种的认定和登记工作。今年,“鉴湖糯”系列黄酒糯稻新品种也将陆续通过省级审定。
与此同时,南瓜新品种本土繁育也取得重要成果。在市农科院人工气候室,记者见到了一片绿油油的南瓜苗。尽管室外寒风凛冽,但室内温暖如春。“这是我们首次在人工气候室内培育南瓜。”市农科院蔬菜研究人员刘静兴奋地说,这些南瓜苗的生长情况非常理想,实验正朝着预期目标稳步前进。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过去,绍兴的许多作物育种依赖“南繁”模式,即在冬季将育种材料运往南方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然而,这种模式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受地域限制,难以快速响应市场和品种优化的需求。这次南瓜新品种的实验,为绍兴本土化育种开辟了新路径,将大大缩短育种周期,提高品种迭代速度,为南瓜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方面,我市大力繁育推广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围绕种植、收获、储存、加工全过程,稳固建强稻米全产业链,为全市粮食稳产高产夯实了基础。去年,全市共有优质稻米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主体90个,合计种植优质稻米品种5.32万亩,平均亩产552.40公斤,年销售大米1.5万吨,总产值达1.2亿元,种粮效益大幅提升。
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种业创新,实施科企联合攻关行动,培强做大种业企业,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品牌,不断推动种业产业快速发展,为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贡献更多绍兴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