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纺看南通”,南通家纺名气很大。其实在南通,原先家纺产业发展呈现出“散装”局面——能称得上产业集聚区的市场有两个:叠石桥市场和志浩市场,两大市场分属两个相邻的行政区,由海门区三星镇和通州区川姜镇各自独立管理,多年来,一直是近在咫尺、明争暗斗的“冤家”。
产业发展上同质化竞争,基础设施建设上严重滞后,“龙虎斗”逐渐制约了当地发展。2020年11月,作为南通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成立,试图“缝合”两大市场。3年过去了,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实践情况如何?
“三不管”
三星和川姜两镇交界处原本有一座石头叠成的桥,唤为叠石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陆续有周边村民偷偷聚集在桥头交换粮票、布票等各种票券,叠石桥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交易点。到后来,一些村民开始摆摊出售各类手工制成的绣花枕套,产品种类逐渐扩展到床单、被罩等,“叠石桥卖绣品”的名声渐渐传播开来。家纺市场由此孕育诞生。
1983年,在叠石桥东划出了6亩地,搭起了简易摊位;次年海门县工商局批准,正式成立海门县叠石桥集市贸易服务所。1986年,在叠石桥西的志浩村,同样搭起了竹棚市场,工商核准名称为南通县志浩综合市场。叠石桥周边两大市场的雏形就此形成。
互补中发展崛起的两大市场集群,逐渐在争当“老大”上暗中较劲。一开始,叠石桥市场卖成品,志浩市场卖面料,分工明确,互相协作。随着各自实力的不断壮大,两家都曾想一口吞下整块蛋糕:志浩市场渐渐出现相当数量的家纺成品专营店,不甘心只当“配角”;叠石桥市场也逐步延长产业链,把触角伸向更前端的面辅料生意。
同样把家纺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两个镇冒出同质化竞争的苗头。竞争动力强,合作意识弱,久而久之,两镇关系有些微妙。两镇干部很少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公开场合,但私下对对方的工作都十分“上心”。
一体化
不过近两年,两镇干部坐在一张桌子上开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南通正尝试实现两大市场一体化发展,为家纺产业繁荣再添把柴火,且尽量不要“伤筋动骨”。
2020年8月,钱锁梅从崇川区区长的位子上被调任,开始筹备成立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原先三星镇有一个海门工业园区(后更名为叠石桥国际家纺产业园区),在此基础上,把通州川姜的一部分整合进来,组建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钱锁梅担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执行副主任、家纺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新的园区在建立之初,总归会有一个‘搓绳头’的过程。”这也是钱锁梅正在进行的探索。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这是“看得见”的工作。2020年9月,园区内的大岛路实现贯通,之前,在三星镇一侧,多户民居建在西延路上,在川姜镇一侧,也存在多处拆迁遗留问题。这条“断头路”的打通,成为打破两大市场各自为战格局的起点。后来,还有3条“断头路”陆陆续续被打通,限高门也被拆除,两镇实现畅通。
搭建交流平台,探索合作路径,这是“看不见”的工作。从2023年开始,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轮值常务副主任调度会定期召开,每月一次,由海门区和通州区两地区长轮流担任副主任。每次会议提前约定时间、约定议题,两地各自认领推动一体化发展的任务,汇报进展和问题。
园区为市场发展搭建更高能级的平台,两大市场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已经逐步显现。2022年,中国南通国际家纺(春夏)交易会上成交火热;去年10月,全国家纺消费节在南通开幕;此外,国家商标总局已经受理“南通家纺”区域品牌的申请,“南通家纺”有望成为统一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