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气温接近42℃,位于萧山的一处考古发掘现场也“热气腾腾”——
一群年轻的考古能手,身穿防晒衣、头戴防晒帽,全副武装分布于10多个探方。一柄手铲、一把卷尺、一本记录册,刮面、找边、测绘、划分地层……他们全神贯注地在遗址上“书写”自己的答案。记者在现场走了个来回,汗水止不住往下流,再看看一上午都在田野里蹲守、考试的考生们,他们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却依旧激情满满……
“这是‘考验’,也是‘烤验’。”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7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面向全国公开招聘4名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的高层次人才,要求考古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生,同时须能长期从事野外考古工作。一时间,130余份简历从全国各地飞到杭州。经过资格初审、复审、面试等环节,16名考生进入最终环节——田野考察考试。
田野考古发掘,是考古学的重要内容和研究手段,只有躬身田野、扎根黄土,才能更透彻地窥见泥土文明的光辉。
考试现场,考官们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考生们的实操情况。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介绍,田野考察环节最考验考生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实操能力。“从穿着到工具使用、从操作到记录,都有严格要求。如有的考生使用工具不熟练,有的力气不够大刮不动土面,有的地层划得很琐碎过于抠细节……通过这样专业化、实操化、能力可视化的考察环节,才能为杭州考古选拔出功底扎实、不怕磨难的野外考古人才。”
如此新颖有意义的“考验”,遇上热浪滚滚的天气“烤验”,有没有特别的用意?
“这属于正常天气。”方向明说,田野考古需要长期在户外工作,今天这种天气算不错的了,对于决心从事野外考古工作的人来说,风吹雨淋是常有的事。
考试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几位考生,当被问到“在高温下考古的感受”时,来自吉林大学的祁慧雯说:“对于学考古的我们来说,高温下工作是常事。我研究生实习在考古工地,当时就常常遇上40℃的天气。高温天考古,我算有点经验,首先要做好物理防晒,其次要及时补水补能量,毕竟健康的身体是保证田野考察质量的基础,当然穿着得轻便,否则会影响操作。”
“近年来,在人员编制紧张、考古发掘领队不足、队伍偏年轻的现实条件下,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全所之力,保障土地出让考古前置工作的需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上半年,杭州考古共完成考古发掘项目9项,完成考古勘探项目157项;清理墓葬394座、窑址65座,出土器物标本3000余件(套)。在实实在在取得“硬件”成果的同时,杭州考古全面推动考古前置工作提质增速,提高考古项目审核流转效率,增强杭州市域考古专业力量和机制建设,为后续考古事业的开展夯实基础打好基石。“如今,考古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为大众所熟知,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考古、爱上考古。这次招新纳贤,就是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杭州考古,为杭州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年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