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拥有5000多年成陆史、2500多年文字记载史、1600多年建县史,是古代淮南重要盐业基地、江海城市文化起源之地、千年传承重教兴学之乡、东部沿海红色革命摇篮。
近年来,如皋市级机关各部门党组织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原则,团结带领机关党员干部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等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的重大关系,不断筑牢城市历久弥新的文化根基和发展底气,实现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党建“引领力”激发古城“新活力”
如皋各级党组织围绕名城保护掀起“竞的热潮”。持续加大“皋城先锋”培树力度,开展“名城保护在行动”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市、街道、社区三级机关党组织在推进古城保护工作中的引领、服务和保障作用,汇聚名城保护强大合力。
紧紧抓住党建这个“牛鼻子”,如皋把党建共建作为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力量整合的积极作用。如皋市住建局积极开展“读党史·知名城”部厅县(市)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不断提升名城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深化完善古城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如皋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统战部门召开党外知识分子“助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专题调研座谈会,发挥“智囊团”“人才库”作用,助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文体广旅局强化文物保护利用,按照“8+N”模式组建普查队,发现文物点72处。
“历史街区有一古建筑被人私自破墙损坏,请派人处理。”近日,如皋市人民检察院机关委员会通过历史文化名城公益保护数治地图线索举报平台,收到了一份关于文物受损的线索举报。得知这一情况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通过设立历史文化名城公益保护检察工作站,对全市138处文保单位和83处历史建筑建档管理,相关做法被列入住建部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合力书写古城保护利用“锦绣文章”
在赓续城市文脉的同时,如皋积极探索历史文化展示传播新路径,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以“留住记忆、改善民生、增强活力、延续风貌”为目标,着力提升古城配套功能和宜居体验感。
“您认为如皋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有哪些?”“当下如皋历史建筑保护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您对如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发展有什么建议?”……如皋组织党员干部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联合古城片区社区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等方式,交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为深入挖掘和保护如皋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皋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关心和热爱,积极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志愿服务总队,下设城乡考古与古城营建研究、人文历史研究、地方史研究、古老建筑研究、非遗保护传承、如皋方言和老地名研究、古村落研究等7个专业分队,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渗透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去。
“活化”文史资源让古城走向新生
一座古城是一本生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每一处历史遗产都是精彩篇章。如皋市级机关党员干部以“四下基层”为抓手,共同梳排全市范围内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等类型遗产的普查,打造古城游核心IP,持续擦亮“长寿之乡·诗意小城”文旅品牌。
开展名人故居展陈。通过发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元素,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宣传教育阵地,逐步形成了以水绘园、陈从周纪念馆、沙元炳纪念馆厚重文化为核心,联动党史学习教育、家风廉洁文化,融合特色古城文化发展新脉络。
推进文化价值提炼。持续加大历史文化研究力度,挖掘阐释盐文化、江海城市文化等如皋特质文化内涵,广泛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炼如皋历史文化价值。充分挖掘江海平原上最早一批成陆地区的历史内涵,深入实施古城区文化遗存考古勘探发掘,做好徐家桥遗址、唐宋县衙甬道遗址、集贤里广场等重点区域考古工作。
下一步,如皋市级机关各部门将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历史文化传承路径,聚焦党史学习促发展,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让历史文化“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