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首页>新闻频道>国际新闻>国际时事

“谈判桌旁就是航母”?美伊第二轮“核”谈有哪些观察点?

  据央视报道,伊朗方面4月16日称,伊朗和美国第二轮核问题谈判定于19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阿曼仍将居中斡旋。

  特朗普14日释放乐观信号,宣称伊朗问题“几乎是个简单问题”。但仅一天后,他便罕见召集国家安全高官在白宫战情室开会,商讨对伊谈判立场。与此同时,美方公布了美军另一艘航母“卡尔·文森”号抵达也门附近海域的画面。

  “谈判桌旁就是航母?”有评论称,这是美方激活军事选项、对伊朗施加复合压力的信号。在第二轮谈判即将开启之际,华盛顿与德黑兰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转场”罗马?

  美国和伊朗4月12日在阿曼举行首轮间接谈判。这是自2018年5月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后,美伊首次正式谈判。

  美方由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带队,伊方由外长阿拉格齐领衔。规格之高超出外界预期。

  虽是间接接触,但原本待在不同房间的威特科夫与阿拉格齐在谈判期间“偶遇”,连同东道主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一起,进行了三方交谈。

  威特科夫告诉阿拉格齐,美方有意达成协议,可帮助伊朗吸引美西方投资;阿拉格齐呼吁美方取消制裁,并邀请威特科夫访问伊朗。

  事后,美伊都用“具有建设性”来评价首轮谈判,并商定于19日举行第二轮谈判,仍由阿曼居中斡旋,地点待定。

  16日,伊朗和意大利方面证实,第二轮谈判将在罗马举行。意大利不派代表出席,但意大利外长可能会在会谈前后会见谈判双方。美国方面暂未“官宣”。

  有评论称,意大利与伊朗关系不算紧张,两国情报部门间还设有一条秘密联络渠道。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与特朗普保持着良好私交。再加上长期以来,罗马已确立其作为和平与调解之都的地位。因此,美伊谈判“转场”罗马,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指出,过去几天,谈判地点在阿曼和意大利之间来回变更,即便确定在罗马举行,也不意味着美伊要把欧洲拉进谈判圈子里来。

  “伊核问题的本质是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矛盾。自本世纪初伊核问题出现以来,欧洲三大国英、法、德曾发挥重要作用。但意大利一直不是重要玩家。”牛新春说,从特朗普的性格和近期政策看,他希望排除欧洲和中俄、推进美伊直接会谈的想法并未改变。

  除地点说法不一外,美伊继续就“直接谈”还是“间接谈”各执一词。牛新春认为,双方在第一轮谈判中相互妥协,先进行两个多小时的间接谈判,后进行约45分钟的直接谈判。第二轮谈判可能会采取类似做法。若能顺利推进,将为美伊从程序性谈判转向实质性谈判打下基础。

  美方“变脸”?

  美国副助理国务卿此前预告,美伊有望在第二轮谈判中制定“如何控制伊朗核计划”的框架,以达成一项持久协议。

  有伊朗分析人士称,制定谈判框架能营造更有利于互信建立的氛围。

  “我们不应过度乐观,也不应过度悲观。”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15日发表讲话称,“双方的红线都很清晰……但无论如何,都值得努力。”

  牛新春指出,最近两三天,局势出现新的变化,美国谈判代表的政策立场前后矛盾,美方的“红线”并不清晰。

  15日早些时候,威特科夫称,特朗普政府正寻求将伊朗的铀浓缩水平限制在3.67%,以满足民用核能项目需要。

  这是2015年伊核协议中对伊朗铀浓缩活动设定的上限。这一表态被解读为,特朗普政府或对伊朗作出“重大妥协”。

  但数小时后,威特科夫又在社交平台上“改口”称,伊朗必须停止并彻底取消其“核浓缩和核武器化计划”。

  同在15日,特朗普罕见召集国家安全高官在白宫战情室开会,商讨美方对伊谈判立场。

  与此同时,美方公布了美军第二艘航母“卡尔·文森”号抵达也门附近海域的画面。美军在该地区形成双航母打击群。

  有评论称,这是美方象征性激活军事选项,向伊朗施加复合压力。

  “美方立场反复不定,给第二轮谈判蒙上阴影。”牛新春说,究其原因,对美国来说,伊核问题有其紧迫性,但美国内部、美国和以色列之间仍有较大分歧。

  一方面,特朗普想为自己塑造“和平缔造者”形象。在俄乌冲突、加沙冲突等暂无法解决的背景下,他把希望寄托在伊朗身上。近几个月伊朗核能力发展很快,美方预计其最短只需两至三周便能突破核门槛,必须对其加以限制。

  另一方面,在美国内部,特朗普团队中一些成员主张对伊朗作出一些让步,以限制其核研发活动。另一些成员以及国内保守群体则反对对伊朗让步,主张“瓦解伊朗整个核计划”。据悉,以色列计划于下月对伊朗核设施实施军事打击。美国质疑计划的可行性,对以色列进行了劝阻。

  到目前为止,“并不清楚美国对伊谈判的立场究竟怎样。”牛新春说,是只要伊朗不发展核武器就行,还是要全部摧毁其核设施、终止其一切核活动?是只谈核问题,还是核问题、导弹问题及地区政策问题一揽子解决?美国没有给出明确说法。如果美国坚持其最近两天的强硬表态,第二轮谈判恐怕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最大敌人”?

  在美伊迈开谈判步伐之际,伊朗与其他国家和国际机构间的互动同步升温。

  16日,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抵达德黑兰,展开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或与伊方讨论双边合作、核查人员准入等问题。

  格罗西上次访伊是在去年11月。自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以来,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大幅减少。

  17日,伊朗外长阿格拉齐前往莫斯科,同俄罗斯讨论美伊谈判最新进展,并向俄总统普京转交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信函。

  “接待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到访,是伊朗在对美谈判前释放出的善意。”牛新春指出,在当前伊核谈判、乌克兰问题谈判同步进行的背景下,伊朗与俄罗斯之间加强沟通协调,有其必要性,也具有重要意义。自2022年以来,两国深化了双边关系。随着美伊关系日趋紧张,俄方多次表示愿在美伊间斡旋。

  但就伊核谈判而言,外围活动只能烘托气氛,关键还要是看美伊双方如何协调立场。

  牛新春指出,美伊在避免战争、以外交途径缓和局势方面有较多共识,这是谈判得以启动的基础。但无论是核心诉求、意识形态,还是地缘政治方面,双方立场针锋相对,分歧显著。

  “从本质上说,美伊间最大矛盾在于,美国认为伊朗是中东地区最大敌人,是中东一切问题的总根源;伊朗认为美国是全世界最大敌人,是中东乱局之根源。”牛新春指出。

  眼下,美国企图利用伊朗经济面临困境之机,施压伊朗接受其条件。“但美伊谈了20多年,无论美国挥舞制裁大棒,还是发出军事威胁,伊核问题仍未解决。”牛新春说,这表明伊朗在应对美方压力方面经验丰富,自有策略。它不会彻底关闭谈判大门,也不会全盘接受美国的条件。它并非美国话语体系中描述的那样“弱势”“不对称”。从这个角度看,美伊谈判之路注定艰难。(解放日报 安峥)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5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