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中国新闻》《今日环球》等栏目先后四次聚焦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七夕民俗文化活动,让这条千年老街火爆“出圈”。探究其背后的“流量密码”,离不开广陵区汶河街道对仁丰里“文火慢炖”微更新,对历史空间和消费场景的创新打造,让市民、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把“流量”真正变成“留量”。
变电箱“开美颜” 留住记忆中的“老味道”
家住仁丰里旧城七巷的袁荔,每天出门散步都会在一组墙画前停留片刻。面对“正大昌小卖部”“毛家烧饼铺”“万国理发店”等一幅幅画面,她的思绪似乎又回到了儿时:“这就是老扬州的样子!”
这组墙画是仁丰里创新打造历史空间的生动实践。谁也没有想到,只是对旧城七巷一段6米长的变电箱美化,就用了近一年的时间。
变电箱不可或缺,但在青砖黛瓦的古朴小巷中,会有点“不搭”。伴随着城市更新基础设施改善工作的开展,仁丰里变电箱“隐形”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
从变电箱开合功能的保留与画面布局的吻合,到墙画绘制风格与半立体模型的调整,三位画师接力不断调整修改画面。汶河街道仁丰里街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夏磊介绍,这组真实还原老街记忆的半立体墙画不仅完美隐藏了突兀的变电箱,还给无数居民游客带来美好的游历体验。
北入口处,一面长10余米的大型壁画墙,由“里仁为美”“墨庄夫人”“伊园坐雨”三大主题组成,尽显古韵之美;史巷,一面由6幅大型“不连贯”彩绘画组成的彩绘墙,蕴藏廉洁之意……走进仁丰里,随处可见壁画、墙绘,提升了原住民的居住美感,更为游客提供了“网红打卡地”。
近日,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获得中央专项投资补助,随着辛园片区文旅功能提升、曹李巷片区人居品质提升、娱乐城片区休闲功能提升等项目的陆续开工,这条千年老街将持续焕发新活力。
1300盏亮化灯 点亮古城这条“鱼”
8月10日晚,上海游客吴丽与好友相约走进仁丰里欢度七夕节。眼前的璀璨灯光、一步一景深深吸引了他们。吴丽说:“柔和的灯光与古建筑交相辉映,这里的夜景美如画。”
仁丰里,是扬州明代旧城内唯一的历史街区,最显著的特征是其保持完整、清晰的鱼骨状街巷体系。今年以来,汶河街道、旌忠寺社区对仁丰里全面启动了亮化提升工程,在仁丰里主巷及支巷增设1300多盏亮化灯,古城这条“鱼”被彻底点亮。
居民李玲见证了这条古巷的“蝶变重生”。自从仁丰里亮化提升工程完工,李玲每晚都会逛一逛灯光下的古巷,满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李玲说:“以前晚上灯光微弱,现在变得明亮又温暖,大大方便了晚间出行。”
“本次亮化提升主要是对仁丰里主巷及15条支巷增设了洗墙灯、线条灯、瓦棱灯三种灯型,再添以辅助灯,共计1300多盏。”旌忠寺社区党委书记张雪松介绍,“灯光总体呈现暖黄色调,既烘托出温馨舒适的环境效果,又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对于主要建筑和特殊店铺,亮化效果经过巧妙处理,采用功能性照明,彰显商业氛围。”张雪松坦言,为符合扬州古城夜景规划,上照灯光做了减少处理,保护暗夜天空。另外,考虑到仁丰里原住民较多,亮化提升对光照度也有严格的控制,“为避免影响居民休息,通常在晚上九点半就会对亮化部分进行熄灯处理。”
老街“牵手”商圈 文化“流量”转为经济“增量”
刚刚过去的七夕节,市民杨庆花在仁丰里和文昌商圈感受了一次别样的消费体验。她在仁丰里消费,竟然领到了金鹰的优惠券,同时满足了文创消费和生活消费两种需求。
七夕当晚,仁丰里民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活动不但走出了老街,还走进了商圈,为文昌商圈引入大量客流。在音乐声中,汉婚秀队伍来到金鹰文昌店门前,很多观众看完演出,拿着在仁丰里消费领取的优惠券,走进商场选购商品。
据了解,汶河街道正积极探索建立仁丰里—文昌商圈产业大联盟,通过仁丰里与文昌商圈驻地企业金鹰联动,以汉婚秀活动串联两处活动主场,互发消费体验券,构建起消费链条和优惠平台,全面振兴老牌商圈,打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
“我们将以古城文化为内生动力,以仁丰里街区为平台,以文昌商圈为支撑,构建‘食、宿、游、购’整体消费链条,推动街区、商圈联动发展。”汶河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周仙萍说,以“仁丰里&金鹰第三届七夕民俗文化节”作为全新尝试,街区商圈促销互为引流,仅七夕当天就创造1600万元营收,丰富了游客体验、延长了停留时间,全面提升了古城消费市场“热力”,推动了文化“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