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媒体看淮安”主题采风系列报道之五:
淮安打造“创新之核” 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是创新成果孵化、转化与产业化的关键平台。在淮安,各类科创载体和平台的不断涌现,为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4月19日上午,“长三角媒体看淮安”一行记者来到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教产业园——正在聚焦打造的全市“创新之核”。
科教产业园
在“创新之核”规划展示厅,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科教产业发展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葛玉海向大家介绍,淮安经开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聚焦“创新之核”建设,持续深化“才聚淮水畔 智汇经开区”人才工作品牌,构建了引育留用的全链条人才生态,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葛玉海说,“创新之核”将以科教产业园为核心区域,聚焦“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区、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发展定位,通过三年努力,建成长三角北部具有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据了解,2024年是经开区全面建设“创新之核”的启动之年。根据规划,“创新之核”建设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的计划有序推进,将其打造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增长极、产教融合示范区”,完成“十百千百十”目标,即“建成省级以上高水平创新平台不少于10个、引培科创项目不少于100个、吸引不少于1000名高层次人才在园区创新创业、实现创新型经济营业收入不少于100亿元,年税收收入力争达到10亿元……”
驻淮高校名单
“创新之核”的建设,如何集聚人才是关键。葛玉海向记者一行介绍了经开区打造“创新之核”、构建人才“引育留用”发展格局的思路。
一是靶向引才,精准对接产业赛道。聚焦“35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绘制产业“引才图谱”,锁定生物健康、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赛道。通过“以赛引才”“以会聚才”等形式,定期举办项目路演、创新创业大赛等,全年招引“小而美”人才项目60个,实现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引育突破,全年集聚新增高层次人才190余名。
二是产教育才,双向奔赴破解需求。依托驻区高校资源,建立产教联合体,摸排校地融合供需清单,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组织校企专场对接会,促成技术合作项目。近年来持续突破国家专项人才计划的招引和培育,为全市人才工作首获全省同组考核第一名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三是暖心留才,深化“千企百校”协同创新行动,营造“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的创新创业生态。落实“益企赋能”人才企业服务制度,对人才科技项目实行精细化跟踪管理。坚持人才服务“五必到”机制,组织全区180多名人才服务专员深入企业,主动送策解难,推动形成“存增互促、引育一体”的发展格局。
四是协同用才,发挥产业发展优势。紧扣重点人才企业发展需求,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去年解决重大技术难题15项,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5项。
目前,科教园区拥有智慧谷、软件园、留学创业园、中移在线、浙大网新等多个科创载体。辖区拥有8所大中专院校,新型研发机构16家,2024年新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入库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7家。校地合作持续推进,淮阴师院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与博崴特等科技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申报专利25项,上海交大苏北研究院灵境元宇宙中试平台等入选省制造业中试平台重点培育库,汉邦科技成为蛇年科创板IPO过会“第一股”,为智慧谷科创平台服务的首个科创板上市企业。
汉邦科技
在科教园区,记者们先后参观了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淮安生物健康产业创新研发中心。
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园区一家专注于色谱分离纯化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公司以生物制药领域为核心,为下游客户提供以色谱技术为支撑的药物纯化设备、耗材及整体解决方案。
汉邦科技的主要产品线涵盖生物制药下游纯化设备、小核酸合成与纯化装备、工业制备液相色谱系统、超临界流体色谱系统及连续色谱系统等。其解决方案覆盖抗体、疫苗、细胞基因治疗药物等新兴领域,并为小分子药物(如抗生素、造影剂)和大分子药物(如重组蛋白、单抗)提供从工艺开发到工业生产的全链条服务。典型客户包括恒瑞医药、正大天晴、丽珠集团等国内知名药企,产品远销德国、英国、印度等国际市场。
近年来,汉邦科技牵头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的研制与应用开发”,截至2024年底,汉邦科技共拥有139项境内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0项)、境外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56项。2025年3月,公司最新申请“层析柱密封组件”专利(公开号CN119607624A),进一步优化设备密封性能。2025年2月,公司科创板IPO过会,拟募资5.98亿元用于产能扩建及技术升级,加速国际化布局。
淮安生物健康产业创新研发中心,原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与淮安市政府共建的食品营养与生命健康领域核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该中心拥有完善的科研设施和成果转化条件,包括6个实验室、4条中试生产线,以及超过180台/套的仪器设备。此外,中心已获得十二项专利,成功推进了3个产业化项目,并孵化了2家公司,其中包含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心还取得了2个生产许可证,并授权了15个商标。迄今为止,中心已主办超过20场次的科普讲座,与100多家校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平台、人才、技术的协同创新。
汉邦科技
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已投入近1700万元建设高端生物智造中试平台,该平台主要聚焦于蛋白质设计、修饰与合成的研究工作,为诊断试剂、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以及蛋白药物原料的研发生产提供关键支撑。目前,该实验平台计划逐步提升至省级平台,最终目标是构建国家级平台。在成果转化方面,中心研发的动物健康膳食产品已实现产业化,人用健康膳食系列产品也逐步推向市场。下一阶段将致力于口服蛋白药的研发,以期在医药健康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据了解,近年来,淮安坚持以建设长三角北部重要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为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培育壮大“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大力度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打造科创企业集群、加强科技资源招引、提升创新生态浓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产业创新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积极向新兴工业强市迈进。
截至目前,淮安全市已建有各级科创载体70家,其中众创空间29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1家、科创综合体20家。无论是以企业为主导的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的平台、还是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平台发挥着强大的“磁场效应”,不断催生创新产生“核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