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2025阅读大会以“重塑”为主题,在科学会堂·卢浮厅举办了“TED分享·春季场”。这场阅读大会汇聚了科幻小说家、人工智能专家、经济学家等6位重量级嘉宾,为市民呈现了一场科技与人文交融的思想盛宴。论坛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其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观众勾勒出一幅智能时代的未来图景。
本次阅读大会由黄浦区委宣传部、黄浦区委统战部、黄浦文旅集团主办,黄浦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黄浦海燕博客公益发展中心、上海市业余科技学院(上海科学会堂服务中心)承办。
科幻作家兼科技法研究者顾备以“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协同进化——共同迈向星辰大海”为主题,为此次阅读大会首先“抛砖引玉”。她从经典科幻作品《沙丘》中的“思考机器禁令”切入,生动梳理了人工智能从文学想象到技术奇点的百年发展历程。“1950年图灵测试提出时,人类还在担忧机器能否下棋;2023年,AI已能创作油画、谱写交响乐。而到2025年,AI系统神经网络连接量将达到人脑的3.5倍。”模仿人类就能创造智能吗?随后她阐释两者本质差异:“人类受限于百年生命与不可更换的肉体,而AI理论上可实现意识永生与载体切换。更关键的是,人类意识困于个体躯壳,AI却能构建互联互通的群体智慧。”
随后登台的SFV对冲基金创始人王华庚将论坛推向首个高潮。他谈到了“AI多模态技术及潜在社会形态重塑”的问题,深入浅出地阐释了AI技术的核心本质——数据压缩,并通过数学公式专业解析了人脑与计算机视觉通路的异同。讲者创新性提出“人机关系三层进化论”:工具层,AI延伸人类能力边界;协作层,脑机接口实现生物智能与硅基智能的量子纠缠;创造层,AI自主设计芯片、在火星建立基地的“硅基文明”雏形。演讲尾声,他特别推荐《脑与意识》与《逻辑哲学论》两本著作,引导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大脑运作与知识逻辑。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帅萍从商业视角切入,探讨AI时代的经济变革。她以海尔、京东和菜鸟的物流体系为例,生动阐释了生产社会与交换价值的演变规律。“当AI将社会生产效率提升10倍时,交换价值的定义正在被改写。”帅萍博士指出,在消费领域,AI驱动的个性化推荐正在解构传统生命周期理论,未来价值交换将更依赖于数据与创意的精准匹配。她特别分享了自己在商业构建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邀请现场观众共同探讨。
美国帕默脊骨神经医学院博士Dr.Hwang的演讲为论坛带来健康视角。他采用中英双语交替的方式,生动比喻人体结构:“挺直脊柱就像修复房屋主梁,放松肩颈如同疏通生锈的管道。”Dr.Hwang强调,“重塑”不仅是对抗时间的武器,更是保持健康的关键。现场,他带领观众进行简单的脊柱养护练习,并指出:“AI能设计完美的健身方案,但‘坚持锻炼’的毅力永远属于人类。”他推荐的《姿势对了就能瘦》一书,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实用指南,这场兼具专业性与互动性的演讲,为与会者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健康认知升级体验。
北极星车队经理王硕的分享充满温情与力量。这位曾经的UTV越野冠军以父亲身份,讲述了10岁女儿从畏惧越野车到独立完成赛车的成长故事。通过数据展示,他印证了户外运动对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经常参与户外运动的孩子骨密度年流失率降低19%,空间感知能力提升35%,伤口愈合能力也显著增强。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分享了自闭症患者张佳玮(化名)的故事——这位有着9年驾龄的20岁小伙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逐渐打开心扉,重拾自信。王硕推荐的《越野十年:梦想是没有终点的旅程》,与其结束语完美呼应:“有些人注定留下,有些人注定出发,另一些人注定到达。生活就是这样。”
作为压轴嘉宾,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携新书《趁年轻,热爱吧》登场。这位在十二个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的弟弟,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从用过期药物为家畜治病的童年趣事,到坚持几十年每日3000字以上的写作习惯,袁岳用亲身经历诠释了热爱的力量。“一定要有热爱,生活才会不断升级。”他鼓励年轻人要勇于尝试,坚持自我。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场充满烟火气的压轴演讲,科技再发达,生活的真谛永远藏在那些需要时间沉淀的故事里。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证明,在智能时代,保持热爱与坚持,或许是人类最珍贵的差异化优势。
本次活动还有一个特别彩蛋,阅读大会结束后,将接续举办袁岳的新书签售会,在新书签售会上,袁岳与读者亲切交流,合影留念为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这场持续4小时左右的跨界对话,不仅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更深入探讨了科技与人文的共生关系。在世界读书日这个特殊时刻,它也激励着更多人: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保持阅读与思考的习惯,或许是人类面对智能革命最有力的武器。因为在讨论AI未来的同时,本质上也是在思考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