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年末,又到了消费旺季。今年国家大力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不仅给百姓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还起到促进消费、提振内需、繁荣市场、节能降耗等多重作用,属于实打实的惠企利民好政策。
但在活动火热进行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反映,有些商家竟动起了歪心思,借机“薅补贴的羊毛”,涉嫌“骗补”“套补”。
从网上反映较多的声音来看,有个别商家将商品突然涨价,把本应给消费者的优惠,通过涨价填平的方式套取到自己手中;有的是利用一机多卖、虚开发票等方式骗取以旧换新国家政策补贴;还有的是利用消费者对旧产品市场价值缺乏清晰的了解,从而设定对自己有利的回收价格和条款……虽然违规行为各异,但最终都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细细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也是由多方面造成的,如部分商家抓住消费者怕麻烦的心理,虽然提价,但补贴后的价格依然保持小幅度优惠,对此大多消费者也不想追究,而尝到甜头的不法商家则是变本加厉。当然,其中也有监管机制不完善、政策宣传不到位、信息了解不对称等原因。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也是新一轮再生产的起点。推动以旧换新政策落实,是国家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不仅能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还能促进各种新技术竞相成长,让国内市场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
商务部把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安排了补贴资金,可见国家之重视。作为商家逐利是正常现象,但若把歪心思放在以旧换新政策上,薅走属于消费者的“羊毛”,造成补贴资金“跑冒滴漏”,导致供需链条出现“中梗阻”,致使政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则是万般难辞其咎。
据商务部全国家电以旧换新数据平台显示,截至12月6日24时,2963.8万名消费者购买8类家电产品数量达到4585万台,带动销售2019.7亿元,全国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用时79天,由此可见以旧换新政策促进消费之功,所以以旧换新政策的“好经”绝不能被念歪。
政策在推行中出现痛点堵点是正常现象,针对已经出现的乱象,湖北省、四川省相继开出罚单严打骗补行为,起到了很好的震慑警示作用。震慑之外,还是要对症下药,持续提升政策的普及率和知晓度、全面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优化投诉渠道的便捷性和实用性,构建一套从预防、打击到治理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让想要骗补、套补的商家“无缝可钻”。
归根到底,乱象的根源在于利益,也是“短视的利益”与“长远的利益”之争。在此,也想问问胆敢薅政策“羊毛”的企业、商家,破坏政策带来的良好消费生态,你真能把生意做长久吗?(王晨 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