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颜敏丹 通讯员韩 莹)近日,临海市人民法院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庭受理了一件原被告均是聋哑人的民间借贷案件。
原告小王称,小张曾于2021年11月因购买彩票缺少资金向他借款8000元,并出具了借条一份。被告小张并不认可借款事实,称双方之间不存在借款关系,也未收到过8000元。
承办法官在了解原被告的基本情况和案情后,发现小王提供的证据主要为一张借条。本案案情并不复杂,但如何有效地主持沟通,保障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却是一大考验。对此,承办法官专门邀请临海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手语老师到庭提供支持,共同参与案件的审理及调解工作。
在这场无声的庭前调解中,承办法官放慢节奏,走下审判台,来回穿梭在原被告面前,仔细观察原被告的每一个表情,耐心倾听手语老师的翻译。
在手语老师的参与下,各方的沟通壁垒成功破解,小张在承办法官和手语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放下戒心,通过手语和简单的字词表达自己的意见,调解进程在一个个手势和一张张手稿下推进。经过一上午的调解,小王与小张终于就案涉款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小张按期支付3000元,如超期未支付,小王有权按8000元向法院申请执行。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群体,通过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更加不易。近年来,该法庭利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浙江法院网等,通过网上立案、电子送达、远程开庭等方式便利残疾人全流程在线办理诉讼事项,并联合临海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提供手语、盲文翻译等诉讼辅助服务,让当事人既能“说”清楚,也能“听”明白,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诉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