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被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海所环绕,随手一拍便是一幅美丽画卷。而在安徽农业大学里,有一片特别的油菜花田,粉、橙、白、黄等彩色油菜花竞相绽放,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亮色。这片令人眼前一亮的油菜花是由该校农学院油菜育种与栽培团队自主选育的品种,每一朵都承载着科技工作者的梦想。
校园披“春衣”
自主选育彩色油菜花田美如画
清明将至,安徽农业大学仿佛被大自然温柔地披上了一层绚烂的春衣。在这满园春色中,最夺人眼球的莫过于那片彩色油菜花田。
漫步出西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簇簇彩色油菜花,它们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宛如群蝶翩翩起舞,让人大饱眼福。公寓楼下,一阵清新的油菜花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满园的油菜花五彩斑斓,橙黄色的花朵充满活力,粉紫色的花瓣则散发着青春的气息,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学校主干道笔直宽敞,道旁树木整齐统一,校园百花齐放,走在每天上课的必经路上,感觉自己的心情都愉悦了许多。”外国语学院学生袁欣蕊感叹。
也不乏有同学好奇,这片油菜花究竟源于何人?事实上,这些五彩斑斓的油菜花均出自该校农学院油菜育种与栽培团队的自主选育。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培育出这些绚丽多彩的油菜花品种,不仅为校园增添了美丽的风景线,更展现了科研工作者的匠心独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安徽是油菜种植大省
油菜是理想的花海旅游资源
谈到最初是如何想到做这方面研究时,研发团队牵头人、农学院教授朱宗河陷入回忆。
最近十几年,国家正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要表现形式的花海旅游在吸引游客、带动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产业融合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油菜除油用外,还具有观景、菜用、饲用和绿肥等多种用途。又因油菜具有易种植、易管理、花色金黄、开花时间长、适应性广和种植面积大等特点,是理想的休闲农业和花海旅游资源。”朱宗河介绍。
安徽是油菜种植大省,常年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最高峰达1500万亩,其中60%的种植面积集中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内。201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安庆、宣城、铜陵、马鞍山、芜湖七市。
示范区内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油菜花海”旅游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油菜种植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还借鉴国内其他花海旅游开发模式,将徽文化古建筑遗迹、山水名胜、民俗古村落与油菜花海旅游有机结合在一起,举办多种形式的“油菜花节”,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道路。目前,已建立了歙县新安江山水画廊、歙县石潭、休宁齐云山等以油菜花海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景点。
突破远缘杂交生殖隔离等障碍
成功培育多个彩色花油菜品种
然而,由于市场上缺乏景观油菜品种,示范区在建设油菜花海景观时,不得不选用普通大田生产中所使用的油用油菜品种。这一选择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在有图案设计的油菜花海景观方面。观景用的油菜花品种要求盛花期长,但现有的大田生产油菜品种的盛花期相对集中,难以满足长时间的观赏需求。此外,大田生产的油菜花多为黄色,作为景观油菜时,单一的花色显得过于单调,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皖南地区现有的油菜花海在设计景观图案时,多与小麦搭配,两种作物交叉种植,这无疑增加了后期的收获难度。
鉴于此,2017年开始安徽农业大学油菜育种课题组开展了包括彩色油菜育种在内的油菜多功能应用研究。朱宗河教授带领团队针对景观油菜在品种选择上存在的问题,利用远缘杂交、杂交重组等育种技术手段,突破了远缘杂交生殖隔离等障碍,将萝卜、羽衣甘蓝的花色和叶型以及紫青菜的叶色转育到油菜中。经过不懈努力,近年来,他们成功培育出了一系列新品种,如徽油48等长盛花期油菜品种,以及皖红1号、皖白1号、皖粉1号和皖橙1号等多个彩色花油菜品种,还有徽油2号等观叶油菜品种。
与此同时,该团队还开展了景观油菜多功能(景观、油用和菜用)利用研究。在黄山、芜湖、安庆、池州和马鞍山等市县多年进行油菜景观花海设计,推动了皖南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助力美丽皖南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接下来,团队将持续选育更多具备多功能利用价值的油菜品种,并加大推广力度。期待团队选育的多功能油菜品种,能够更广泛、更好地为我省农业生产服务,助力农业发展。
合报小仙的自然派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 记者庄文倩
图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